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高职榜样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育造船业的“大国工匠”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1日09:3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2021第五届全国主流融媒体湖北特色高职行采风团走进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记者刘建维 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许文秀 通讯员陈欣、徐晖)高光时刻,高职榜样。5月10日下午,2021第五届全国主流融媒体湖北特色高职行采风团走进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来自全国近40家主流融媒体的教育记者朋友们走进校园,了解学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的发展和变化。

搭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中国范式”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围绕服务于豪华邮轮等高技术船舶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对人才品德、职业素养、技术、能力、知识、方法综合需求,研究构建“双主体——六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媒体团一行参观校史馆。记者刘建维 摄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负责人陈彬介绍,专业群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思路,与中船工业集团、中船重工集团、招商工业集团等船舶类企业深度合作,组建“豪华邮轮智能制造工匠班”等形式的订单班,融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开展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

此外,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立高度融合的“四化对接,能力递升”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实施育训结合的“1+X证书制度”。专业群以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造船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获取“X”证书为有效途径,加强专业群课程体系整合优化。

媒体团一行参观校史馆。记者刘建维 摄

“我们将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程。”陈彬院长向记者介绍专业群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1+X证书制度”,“围绕智能制造典型环节,构建模块化、从基础到核心多层次、能力螺旋上升培养的‘四化对接,能力递升’专业群课程体系。以学生创新能力、就业能力提升为重点,与不同的模块化课程对接,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

培养造船工匠型人才 服务船舶制造产业走向高端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双元方式培养造船工匠型人才800名以上,服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走向高端。专业群开展多元社会人才培训服务,提供“双师型”教师培训服务。以一流的职业与技能培训服务地区、行业,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

媒体团参观学校相关专业。记者刘建维 摄

面对自己的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王浩杰同学经历了由不适应到渐渐的喜欢的过程。“刚开始,我在专业学习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在经过老师悉心指导后,这些问题都变的迎刃而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不骄不躁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会看到胜利的曙光。”王浩杰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

近五年,专业群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均超过90%。70%毕业生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等国家超大型船舶与航运骨干企业就业,涌现出“辽宁舰”电气系统负责人王长海、毕业5年成为全国劳动模范的许勇、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荣誉称号的发明达人李占鹏等优秀毕业生。

“欢迎各位考生报考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代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专业,为精彩的职业努力学习,为适应智能制造勤练技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添砖加瓦。”陈彬院长期盼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人加入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媒体团参观学校相关专业。记者刘建维 摄

据了解,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由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数控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等专业组成。专业群服务“海防安全、海河运输、海洋开发、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潘頔(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