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齐一璇 许文秀 通讯员官芯源)德育课有很多个名字,它也被称为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一堂小小的德育课,往往是一个团队的智慧结晶。11月5日,武汉市江汉区各小学的书记、教学负责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们在大兴第一实验小学金色雅园校区开展了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色课堂研究,让德育课程更“接地气”,有魅力。
江汉区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色课堂研究。记者 齐一璇 摄
人民代表大会是不是国家机关?邮局是不是国家机关?为什么学校不是国家机关?在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林璐的《身边的国家机构》研究课中,六年级的小学生们在生活事件中寻找国家机关、从同学们爸爸妈妈的职业中发现国家机关、跟着导航去看国家机关……这个接地气的“大话题”,很快让孩子们你争我抢地讨论起来。
林璐《身边的国家机构》研究课。记者 齐一璇 摄
课程有着精彩的呈现,背后老师没少花心思。林璐老师向荆楚网记者介绍:“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涉及很多专业名词,有一定难度。我们从生活角度切入课堂,去挖掘跟学生生活贴近的素材,让孩子们对这些较远的话题有切身感受。”
江汉区唐家墩小学副校长余莉华担任此次评课人:“道德与法治课,获得认知不是唯一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才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林璐老师这节课的目标,不仅有认知上的目标定位,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定位——对国家机构的亲近感、认同感。这种情感的建立,才是学生深爱祖国发自内心的、长久的动力,也是他们做出价值判断的基础与原点。落实‘课标’要求,落实‘法治大纲’精神,重点也是在价值认同上。”
江汉区唐家墩小学副校长余莉华。记者 齐一璇 摄
“新课改之后,新教材倡导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就是将教学中知识的学习引领到生活的建构中去。”江汉区教研培训中心小学教研室教研员刘莹莉分享道,我们德育课程的魅力就在于,教师要不断拓展和丰富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睿智生活的渴求、对教学活动的期待,就像《身边的国家机构》一样接地气、有意思。
江汉区教研培训中心小学教研室教研员刘莹莉。记者 齐一璇 摄
课堂教学不是单一的传授,而是一种互动的交流。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熊丹介绍说,在该校的思政研究团队中,首席教师和年轻教师会在一起共享思路,通过小组讨论传帮带,让每堂课程在知识层面、情感层面、过程方法层面都有清晰的目标,又有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载体。
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熊丹。记者 齐一璇 摄
“孩子的成长首先是德行的养成。”熊丹在采访中说道,“俗话说,蒙以养正,就是说孩子像幼苗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小学的思政老师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在他们的思想空间输入有益的内容,才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根正苗红。”
江汉区教育局小学教育科负责人应兰。记者 齐一璇 摄
近年来,武汉市江汉区小学一直致力于“回归教学本真”的本色课堂研究,在实践中找寻核心素养落地的路径与方法。江汉区教育局小学教育科负责人应兰总结道,在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所有教育人都应保有研究者的心态,去迎接教育改革发展新的方向。此次德育课程研究代表了我们全学科教研的一个倡导,希望我们用有深度的研究,让课程走得更远,让我们的教书育人更加的落地。
据了解,此次德育课程研究为江汉区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色课堂研究的首场,在未来该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都将开展系列研究活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