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许文秀 通讯员李季、谭萌萌)这是一个与世界对话的课堂,这是一次文化交融,智慧碰撞。3月7日,一场教育国际化工作调研交流活动在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紫阳校区举行。这既是教育先行者拓宽国际视野、深度融合的交流互鉴,也是武昌区聚焦立德树人,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一把手工程的再深入。
文化交流展演:中山路小学编钟古韵《黄鹤楼》。记者 齐一璇 摄
“This is a guzheng!(这是古筝。)”“I’m Han Chinese,你好!(我是汉族人,你好!)”黄鹤楼、户部巷……一堂40分钟的“中美双师英语云课堂”,落落大方的中山路小学学生们,正用中英双语争做武汉传统文化小导游,展示中国交友礼仪,世界发出中国的问候。这堂特色“双师课堂”《朋友》,由一名外籍教师、一名中文教师和一名助教配合完成。孩子们理解并表达什么是朋友、初步感知文化对比,还走下讲台,完成现场采访,收获满满。
观摩中山路小学“中美双师英语云课堂”现场教学。记者 齐一璇 摄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2022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印发《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实施指南(试行)》,2017年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湖北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意见》 ,《武汉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市级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及认定工作的通知》……以政策引领,高位推动教育对外开放。
中国教育如何进行国际化传播?国际理解教育专家周传垓做《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以武汉市国际理解教育示范校创建为例》主题报告。他以国际理解教育的现实意义、区域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史和趋势等为主要内容进行分享。
国际理解教育专家周传垓。记者 齐一璇 摄
2017年,张涛及其团队率先在武汉的学校推出中美双师英语云课堂,该课程项目目前已辐射武汉及周边城市40余所学校。至今该团队成功促成武汉市10多所学校与美国学校签约成为中外友好学校。张涛以“深化国际理解教育 提升武昌国际形象”为题,做现场分享。
张涛做现场分享。记者 齐一璇 摄
《在国际理解教育路上的行走与思考》《双师云课堂助力武汉中学优质多样化发展》《探索契合世界前沿的课堂教学发展方向的中国方式》《国际理解教育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与研究》《规矩与温度》《坚持双外语特色教育 为学生成长铺设广阔道路》《开拓国际视野 筑牢特教基业》……13所学校从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双师云”课程、中外友好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外教管理、多语种教学、特殊教育国际交流等七个维度交流发言。区内部分学校现场观摩。
调研交流。记者 齐一璇 摄
调研交流。记者 齐一璇 摄
“向下生根,向善拥抱,向上生长。”武昌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鹃就做好武昌国际理解教育,谈了三点启示,“一是向下生根。把握好育人导向,把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永远放在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思考;把握课程主导,课堂永远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阵地,课程永远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融入办学的整体,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办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二是要向善拥抱。增进国际姊妹校的交流,是推进国际理解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平台。三是向上生长。武昌将搭建更多国际理解教育的平台,促进更多交流,研制武昌区教育国际化工作的三年规划,共同缔造学在武昌的国际声音,为中国孩子带来世界,为世界孩子带来中国未来可期。”
武昌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鹃。记者 齐一璇 摄
“国际教育的本土化,本土教育的国际化。”武昌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峰认为,教育对外交流是未来的基调。武昌区要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中有所担当,加大国际理解教育,应从理念认知、推进实施、平台机制、课程与体系等多方面去思考研讨交流。未来,武昌区教育可在立体化区域发展体系、探索多维度课程、全景式教师培养、搭建共享交流平台等四个方向做出贡献,提出担当,共同努力。
武昌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峰。记者 齐一璇 摄
中国电信武昌区分公司科教文卫局,武昌区教育局办公室、统宣科、中教科、小教科、幼教科、职成科、教培中心、电教中心等参加活动。
中山路小学社团作品展示。记者 齐一璇 摄
中山路小学暖场表演。记者 齐一璇 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