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许文秀 通讯员贾云霞)“梧桐叶落,满是秋意缱绻;朔风初起,转眼新冬已至。”1月3日上午,光谷十小教联体音乐学科课例研讨暨光谷三十二小“竹融”课程展示活动在武汉市光谷第三十二小学举行。活动聚焦小学音乐课堂,借课例研讨,深入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搭建了教师、学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
走进思源楼一楼“竹融”课程馆内,追“竹”自然社团作品展、“竹·慧”系列班级文化展、“体验”教学教研成果展依次映入眼帘。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随着“双减”工作不断深入,光谷三十二小“竹融”社团课程紧紧围绕“五育”并举、“竹融”育人的理念,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充分展现孩子们的个性。
竹融课程强调“做中学”,竹演社团带来情景剧《我们的新学校》。以新学校为学习资源,开展学科实践探索,不断改进育人方式,改善育人环境。葫芦丝社团的学生们深情吹奏一曲《望春风》,孩子们演绎出了曲中唯美的意境,悠扬的乐声在报告厅舞台上回荡着。“哒哒哒”竹竿舞社团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与体育课程相融合,动感十足的竹竿舞,每一步都踏出了孩子们的快乐。竹节绳社团的学生们复杂的交叉跳、双摇跳和背后跳,展示了他们高超的花样跳绳技巧,充满活力和热情的精彩表演,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教学理论和实操策略如何建立有效连接?五育如何在学科课堂中真正融合?也许可以从一次次教研实践探索中找到答案。
《动物说话》是一首一年级歌谣风格的创作歌曲。王维超老师的课堂用学校吉祥物“豆豆”的可爱形象来进行导入。通过肢体律动“拍手、跺脚、拍肩”奥尔夫教学法感知音乐节奏特点。课堂上,王维超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及富有想象及创意的情景表演,激发了学生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竹板打唱、非遗文化艺术竹竿舞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形象,进而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家长们谈到以前的音乐课就是老师带着学生唱,现在的音乐课堂,孩子们能唱能跳还能演。“如果时光能倒流,自己也想重回音乐课堂!”
光谷三十二小校长王晓荣和湖北二师王勇院长进行了授牌仪式。此次授牌代表着湖北二师与武汉市光谷第三十二小学共同打造“劳动教育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中心”合作基地,这也体现了双方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号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