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半世纪薪火相传育桃李,新征程立德树人谱新篇。2023年,湖北师范大学将迎来五十周年华诞。50年来,全校师生坚定信心、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50年的荣耀成果和办学成就,为我国师范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教育力量。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联合湖北师范大学策划推出“以‘师’之名 ‘生’动荆楚——湖北师范大学50周年校庆”主题宣传报道,用生动笔触、多彩镜头讲好湖北师范大学师生、校友筑梦故事,谱写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崭新篇章。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许文秀 通讯员胡艳军 袁小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湖北师范大学不断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教师,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教师,坚持开门办课,打造社会“大课堂”,不断推进课程思政范式创新,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交互融合、同向同行,发挥正向协同效应。
优秀“请进来”教学沙龙受热捧
华东师范大学杜震宇教授曾受邀走进湖北师范大学,结合生命科学学院王卫东教授分享的《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和体会,与老师们深入探讨课程思政的内涵、策略与评价,分享自己寻找思政教育元素、针对不同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熊永红教授受邀参加湖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教学沙龙活动。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侯向锋老师以“思政全程融入,产学研教协同”为主题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体会后,熊永红教授表示侯老师的案例既有宽广的视野,又有精细的设计,为其他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同时,熊教授强调了“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反馈与成效,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
近年来,湖北师范大学积极推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教学沙龙活动,不断加大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正如王卫东教授所言,他的快速成长与学校对教师的悉心培养息息相关。这种培养不仅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激发了他的教学热情和学术潜力。通过不断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沙龙活动,王卫东教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术观点,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湖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胡艳军表示,课程思政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必须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不能生拼硬凑。作为教师,教得好、做得好比评得好要重要,工作的重心还是要围绕“把课教好”上来,平时备好功课,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课程思政教学沙龙的意义正在于此。
湖北师范大学党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院系两级管理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全面开展。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湖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和《湖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以确保该工作的顺利推进。为了加强对课程思政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学校还成立了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和两个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
“小题大做”擦亮金课育人模式
“李老师的课堂从来没有强行灌输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史料阅读、文献分析等,不断传递正能量,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上完历史学院李建刚副教授的课,一位学生认真地说道。
这是历史文化学院《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思政示范课。李建刚老师以“孔子的饮食观”为题,通过“六个一”即:一部电影,一首红歌,一个故事,一条批示,一首古诗,一个笑话串联授课内容,为大家奉献了精彩的一堂课程思政示范课。
与会的教学督导表示,这堂课做到了古今结合、中外结合、多专业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礼仪的形式和内容。教学设计新颖,“小题大做”,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庙堂与草根之间自由切换,体现出历史时空观。
“以美育人”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透视学》负责人郭琛老师围绕“寻味飞檐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主题,为大家奉献了一堂精彩的课程思政示范课。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环境设计专业导论”第一章中的“中国屋顶屋檐上的艺术”,深入了解宏伟壮观的古代建筑和精美绝伦的装饰构件等,从中让学生领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目前,湖北师范大学累计立项建设226项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英国文学选读》《细胞生物学》2门课程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其中,《英国文学选读》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在课程思政方面,湖北师范大学重视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和探讨。其中,学校“勤敏课程思政刘敏工作室”教师成员就涵盖100余所院校370余名教师,定期共研、共建、共享课程思政资源。他们创办了“中英经典诗文创意朗诵大赛”“一流大学生智慧大讲堂”“英语名师大讲堂”等课程思政育人特色品牌。凝练打造的“思政引领、六位一体、四维联动”金课育人模式已在全国50余所院校进行讲学交流和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