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评论员肖杨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日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有的学术型人才高考(3月23日《楚天都市报》)。
提起高考,很多人想起的就是紧张沉重,因为竞争实在激烈,虽说不再一考定终生了,可想想毕业后的就业,为了一张重点大学的文凭,依旧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技能高考提前让教育分流,一些孩子可以选择走别的道路,做工程师、当技工,不用所有人都陪绑着高考,无疑让人期待。事实上,为找工作,这些年也出现了不少大学生回炉职业教育现象。这说明,社会发展需要各行各业不同类型的人才,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潜在的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掘,并非有高文凭才有出路。
当然,技能高考能否实现教育分流,眼下还有很多考验。首先,社会能否提供优秀的技能教育?很多发达国家的学生很早就进行了分流,源于他们拥有完善的职业教育。比如德国规定,凡初中毕业不再升学的学生,就业前必须接受职业培训。而接受培训的学生,一半多的时间在车间里学实干经验,这样半工半读,学出来的是真本事,就业也更有保障。而反观我们,一些地方的中职学校,以免学费招揽生源了,可学生进校不久,以“顶岗实习”名义派往工厂劳动,变成廉价劳动力,却学不到一技之长。
更重要的是,现在无论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存在“断头”问题——职业教育毕业生出口窄,升学通道有限,这使得不少人认为学习不好才读职校,当技工没出息,教育分流变成了被动式的“淘汰”。
应该说,分流考试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据鲁昕介绍,不久的将来,地方600多所本科院校要转变办学方向,变成职业技术大学,应该说,相关的教学硬件、师资力量都得跟上,方能保障教学质量,实现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特别是,在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同时,社会能否转变观念,淡看学历?现在家长大多望子成龙,顾不上孩子的兴趣和潜力,而一些用人单位迷信学历,很多从事实际工作的岗位也苛求高学历,无疑助长了学历竞争,让人们不堪重负。
说白了,教育分流成功,就是让普通学生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社会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对技术人才来说,就业时,社会淡看“学历”,看重“能力”;待遇上,有完善的职业资格等级作参考。如此,才能真正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择适合的人生发展方向,实现教育减负。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