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近日举办通识教育讲坛,校长林建华为学生做第一讲。他说,著名的教授们要以给本科生上课为荣,学生的激情对教师的学术创造非常有益。要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联合为低年级开设前沿和跨学科的课程,鼓励教师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课程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研讨和探究问题上。(12月4日人民网)
的确,这句话有其存在的价值。平常人们评价一个学校是否办得好,往往指的是这个学校的本科教育质量。早在2012年,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就在两会后的采访中明确表示,一流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是因为培养出了一流的本科生,无论哈佛耶鲁,还是北大清华,莫不如此。近年来,教育部也一直开会讨论,要制定具体办法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的一个基本条件,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同时改革职务晋升、薪酬分配办法,向一线教师倾斜。
所以有不少学校积极响应号召,让教授陆陆续续回到课堂为本科生讲课。可是实际情况呢,教授们因为平时工作太忙,不是科研就是各种行政工作,备课时间少,导致课堂效率低。一堂课下来有时候就是听教授坐在讲台上不慌不忙的闲聊,或者是讲一些对于本科生而言多大意义的话题,因为本科毕竟是打基础的阶段,很多对于教授来说常识性的知识,也需要一点一滴来解释,稍有不慎,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听不明白。有时候教授们的课堂还没有那些为他们“挑土”的硕士、博士们精彩生动。
当然并不是教授们不想认认真真讲课,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第一,他们除了要带本科生,还要带硕士生、博士生,同时还有很多科研课题要做。这些课题可以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评职称,还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经费。同时现在本科生的评教要求越来越高,一般老师也不太容易拿“优秀”。
第二,一般教授年龄都偏大,会有一些健康原因影响他们上课的效率。当然还有的会出国访问。也有很多教授是别有用心,当官、走穴、赚钱,谋私利。
现在提倡“教授回归课堂”,目的不是量化每个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而是让他们回归课堂,明确教书才是教学之本。当然给本科生上课如果量化成一刀切,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演化成工厂制、模具化的高等教育事业。
目前本科教育的现实是,无序扩招、生源质量下降导致本科教育质量滑坡。因此要改变这个现象,一方面需要把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向本科生倾斜,另一方面需要关注教师群体。不同的要求需要有不同的考评制度来支撑,那种“重科研、轻教学”的考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同时要改善教授们的薪酬待遇,如果他们工资足够可观,他们通过科研拉外联的概率就会减少,就会更专心上课。
稿源:荆楚网
作者:程曼诗
(作者: 编辑:程曼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