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一部电视剧在认认真真谈小孩教育了,或许你已经在追《虎妈猫爸》了。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不仅是已经当了爹妈的追着喊着“简直在拍我的故事嘛”,那些还没当爹妈、或是即将要当爹妈的,因为入戏太深,都说不敢再生了。剧情触及之处——隔代教育、幼升小、学区房,处处击中做爹娘的软肋。
孩子出生了 自己带,还是父母带
剧情回放:
赵薇饰演的“虎妈”是职场女强人,同时还要面对来势汹汹的90后“后浪”抢饭碗,佟大为饰演的“猫爸”是个游戏设计师。夫妻俩忙于工作,女儿茜茜一出生,就将抚养小孩的任务甩给长辈。
偏偏爷爷奶奶对孙女是公主奴才式的溺爱,于是茜茜落得一身公主病,说话傲娇夸张得根本不像是个五岁小孩。夫妻俩这才不得不重新检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照进现实:
和赵薇、佟大为饰演夫妻一样,现在的80后父母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环境中,不论顺理成章,还是逼不得已,他们为事业打拼,不得不把养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一辈。
但他们也担心隔代教育把孩子娇纵坏了,就说婆媳矛盾吧,很多妈妈说,本来和婆婆没冲突,但一涉及到孩子的问题,碰撞就多起来。
幼升小 家门口就近入学,还是择校
学前教育 抢跑,还是零起点
剧情回放:
小青有9本故事书,小新有7本连环画,小青拿三本故事书换小新的两本连环画,问:小青、小新现在各有几本书。
剧中这道把无数家长绕晕的奥数题,是重点小学报名的面试题。
虎妈也是围观了这一幕,才惊觉自己的女儿已经远远落后在了起跑线上。
照进现实:
在记者围观了杭州多所民办小学的招生面谈后,可以负责任地说,这道题算什么?随便说一道今年某校考题,让你感受感受:听故事,听到狮子拿绿色棒,听到狐狸拿黄色棒,听完了,数数手里两个颜色的棒子,总数对不对。剧中考完孩子考家长的戏码,现实中也比比皆是。但有一点,杭州的家长还是值得欣慰的,杭州民办小学的面谈内容不涉及算术、识字等学科类知识。
剧情回放:
大学同学会上,一群女同学围着一位男同学各种献媚,原来那位发了福的男同学刚刚当上区重点小学的校领导。
原本后知后觉的虎妈终于觉醒了,为了让小孩进入重点小学,全家总动员,甚至走火入魔般天天跑去重点小学门口,觉得校门口的烧饼都特别好吃,从里面走出来的孩子都是天使。
照进现实:
在杭州,即便想让孩子一路民办学校读上去,这条路也不好走——名声好的民办小学,招生要通过几轮面试后择优录取。高昂的学费,加上超低的录取率,很多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去拼了,那就只能去买学区房了。
从今年起,民办初中取消了直升,也就是说,孩子从民办小学毕业后,如果还想继续读民办,又要投入新一轮的争夺。
学区房 买了还不一定能入学
剧情回放:
所有的“关系”都走不通后,虎妈猫爸只剩下买学区房一条路了。他们卖掉了豪宅,以每平方米9万元的单价,买下破旧蜗居。为此,他们还啃了老、背了债、卖了车,得每天骑车3个小时上下班。
可到了第二年,女儿依旧入不了学。因为当年政策变了,学区内的孩子要入户满两年才能入学。
照进现实:
在高房价同样榜上有名的杭州,学区房也是无数家长的痛。“零择校”政策实行后,孩子要上好的公办小学,买一套学区房成为家长不得不考虑的事之一。比如学军小学的学区房,即便在楼市整体趋冷的大势下,也一路坚挺在每平米4万元以上。
在杭州,你买了学区房,要排除的“不安定因素”,比电视剧里还多:
1、近年来不少热点学校“一表生”爆棚,又增加了“实际居住”这一条。
2、对一些热门小学,需要提前两三年入户。
3、杭州已有城区有不成文规定“一套学区房6年只能有一个学籍”。
教育方式 民主与专制
剧情回放:
茜茜终于上小学了,战斗正式升级。
仅从片名我们就能看出,虎妈VS猫爸,一个强势一个软弱。
尽管虎妈总把“教育要保持一致性”挂在嘴上,但两种教育观念下矛盾不断升级,从而波及夫妻感情,偏偏这个时候,天使老师董洁出现了(剧中虎爸的前度女友)……后面的剧情,你懂的。
照进现实:
每一次有关家庭教育的活动,总可以看到座无虚席,这不正反映了家长的一种心态吗?
难怪有家长感叹,中国式父母越来越难做了。一方面,他们基本都受过现代教育,具有所谓世界性眼界了,试图包容和鼓励孩子的天性,但真正实践起来,却又困惑于此。所以,升学路上的焦虑,从来就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