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教育新闻

吕凌峰:诗意地栖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5日20:00 来源: 荆楚网

    近日又爆发横店欲斥巨资按1:1比例重建圆明园的新闻,后经相关部门叫停,此事才不了了之。然而,我们难免会感到“实用”的风潮汹涌而来,取代了读音的情怀。作为新青年,在实用时代,我们更需要诗意地栖居。

  毋庸置疑,一味追求“实用主义”是有害的,昔者为著《红楼》,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六次”;为注《水经》,郦道元访遍山川,日行百里;为写《复活》,托翁甚至“死”了几次。他们以纯粹寄托真情,才令作品永垂不朽。反观今者,随便几个段子便可出来哗众取宠,现编一个故事就能搬上荧幕,雷倒众生。更有郭敬明者,携《小时代》专注拜金主义,仅靠轻浮光鲜的外表吸引眼球。敢问一句,这样的“实用”当真有用吗?

  倘若一座山林变为了山间别墅,何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情怀?倘若一处古迹变为了捞金的景点,颓圮的圆明园又何从令人感慨万千,人生一世,倘若只是“实用”了一辈子,何异于“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悲哀!因此,实用时代,我们应当诗意地栖居。

  春天里,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雲,咏而归。”虽没有子路那般的豪言壮语,亦不如公西华的沉稳知方,却得到了孔子“吾与点也”的赞赏,何也?男儿固然要志在四方,但缺少诗意的生活注定是功利和苍白的。或许正因如此,孔子歇息了辘辘的木车,退而修书,传世《春秋》。

  诗意之于人生,是月下清然的琴音,是临觞的酒,是以洗脱凡尘的铅华,放飞自由的性灵。流亡十年,杜甫真正感动我的不是“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沉郁,而是那曲“流连戏碟时时舞”的释然,因为在那里,我嗅出了诗意,我看到了一位老者舒心的笑容。那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之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的赤壁洪波。诗意所在,少了几分失意与喧闹,多的是全心的超然与自在。

  当我伫立于圆明园那废墟之上,秋风乍起,万物萧索,怀有了一颗诗意之心,我真切地感受到大地的脉搏,悲剧中依稀的美好。

  当我置身于浪浪红尘,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怀有一颗诗意之心,我知道我将归向何处。

    作者:吕凌峰

【纠错】编辑:陈敏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