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教育新闻

高校“更名潮”背后是教育理念的走偏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6日08:09 来源: 荆楚网

  近年来,大学“更名风”愈演愈烈。据统计,6年间我国共有472所高校改名字,占高校总数的23%。一是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名号从市到省,从省到华东、华中、华南;二是高校层次不断升级,名号从“专科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名号也越来越“洋气”。(6月13日《新快报》)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中华儿女对此奉行已久。但某些高校却将其反向演绎得淋漓尽致,改名改姓是家常便饭。今年“农贸”变“科技”,明年“学院”变“大学”。不仅如此,很多高校竟然将名字也取得惊人相似,“武汉工贸职院”、“武汉工业职院”,“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等等,迷乱了人眼。人名相同或相似并不少见,但高校取名也如此,就很奇怪了,是因底气不足而“狐假虎威”,还是中国字不够用?

  如此多的高校接二连三地勤换“马甲”,频频“变脸”,连名字都取得神肖酷似,确实令人咋舌。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在“名”、“利”的双重役使下,改个好名字,“忽悠”更多生源,不仅档次看起来提高不少,还便于挣大钱。高校改制后,生源就是财源。对那些长期被名牌大学“压制”的冷门大学来说,换个名字便是“忽悠”生源的大抓手。很多学校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要将“学院”两个字替换为“大学”,就是这个原因,或为名,提高社会评价,或为利,这个大家都懂。

  “高”、“大”、“全”的综合化发展是众高校前行的方向,也是他们频繁改名的主要动因。为了追求“面子”,惘然不顾“里子”。但是,真正的“高大全”、“高大上”,是品牌,是底蕴,是认可度,不是实施“面子工程”就能提升上去的。高校名称往往囊括了其专业结构、施教体系,随意改名,只能彰显其自身对教育目标认识上的模糊性。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向纵深的当下,作为高校,理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将教育改革宗旨熟稔于心。应清晰地认识到,改校名不等于成名校,内功没修炼好再高大的外表也是假把式;高校拼的是实力,不是名字,就算让你改成“中国大学”,没有里子,没有实质和内涵,只能徒增笑柄罢了。这种功利化办学追求和不严谨的办学决策,应当及时纠正过来,否则,不仅会误导学生和家长,也会扰乱高等教育的正常秩序。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高校办学不能总在表面上的“高大全”上做文章,高等教育要追求的不是校名的“高大上”,而是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高大上”。

  稿源:荆楚网

  作者:楚九羽

【纠错】编辑:陈敏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