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季,找工作成了当下最让大学生和家长关注的事情。就在上周五,一所高职院校的校园公益招聘会如期举行,但是却有40余家企业没能通过校方的预审关,被“婉拒”门外无缘进校招聘。原因是,校方认为这些企业和机构没能达到他们设定的招聘标准线。(6月15日荆楚网)
这家“牛气”学校让40多家企业吃了“闭门羹”,只因为企业未能通过学校预审。不能达到学校设定的标准就不能跨过入学招聘的“门槛”,而所谓的“门槛”就是至少能够保证学生就业时月收入能有2500元、社会保障的‘五险’能够交齐。这样自定“身价”、给企业设门槛,在职业教育界还算是个稀罕事。面对这样“牛气”学校敢对企业说“不”,许多人不禁要问如此一来,学生就业选择面会否缩小?校方就业率会否打折?会不会影响企业对校方的关注?
面对质疑,学校给出回答,一是一切都是从保障学生就业利益和质量出发,不存在针对性;二是学校并不担心设门槛会挡住企业、影响学生就业,甚至觉得这个门槛是必需的;三是市场需要什么,学校就培养什么方面的人才,职校生是市场上求职的“香饽饽”。正是由于职校生供不应求校招基本“不求人”的自信才让最牛职校有底气为企业定标准设门槛。
归根到底,职校生受到职场追捧的原因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突出,而且招聘岗位主要是针对这样的应用型人才。这也就不难理解高职院校为何这样“牛气”和近些年一些城市拿出让“白领”都望尘莫及的高薪酬、高待遇,吸引高级技工人才。都是因为技工人才是市场所需,是经济发展所需。
高职院校就业的“火爆”与高等学府就业的“遇冷”形成鲜明对比。已经非常明显的彰显出现在市场需求方向与教育改革方向。教育应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搞改革,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尽可能地避免“失败”。现实已经告诉我们理论知识丰满的“书呆子”在残酷的职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如果高校“天之骄子”还仍然自以为是的不能放低身段,那么最终只能迷失在茫茫职场中。
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自身不能合理定位等等都是现在毕业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些造成“就业难”的问题,都应该在学校教育阶段来解决,不应该让学生毕业=失业。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就是教育的失败。“最牛职校”的“牛气”就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把学生培养成市场需要的创新、实践、应用型人才就是教育应该做的。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杜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