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两周不到的时间,福州部分酒店力推谢师宴套餐,且预订数已超百桌。15日,东南快报记者获悉,我省各地纪委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因此不少教师进退两难,纷纷选择另类“散伙”方式。 (6月16日《东南快报》)
随着高考结束,接踵而来的是各种谢师宴,这似乎已成中国教育的常态。本来,对于教导自己多年的老师,学生和家长表达一下自己的谢意,请老师吃个饭,甚至送点什么礼,只要完全出以真心,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在现实的环境下,谢师宴最好不要办,不要请。
一是当前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不大正常。教师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形象受损严重。如果再因为谢师宴,让老师背上一个接受学生和家长吃请、贿赂的罪名,引来网友的口水,遭受社会的攻伐,甚至受到有关部门的处分,那真是事与愿违,无异于往伤口撒盐,让师生关系雪上加霜。再说,家长的谢师宴,老师一般也不敢贸然就赴。
二是谢师宴不符合中央厉行节约、杜绝奢靡的精神。谢师宴之所以称为谢师宴,大都因为宴请的酒楼装修比较豪华,酒席价位比较高档,酒菜品种花样比较丰盛。如果家长之间借谢师宴相互攀比炫富,(使谢师宴完全背离感谢师恩的本意初衷,)更让一些家长请不起,输不起。对那些孩子成绩比较优秀而家庭比较困难的家长,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大家都请谢师宴,如果不请感觉对不起老师多年的教育培养之恩,请吧又没有那个经济条件,左右为难。
三是谢师宴并非最佳的表达感谢方式。无论酒席办得多么豪华丰盛,一个人肚皮就那么大,只能吃那么多,很可能是家长花钱不少,老师未必得到实惠,心里未必领情,只是让商家借机大赚一笔而已。其实,老师一般不奢望学生给自己请客送礼,最盼望的是学生在心里始终有他(她),特别是在学生发达了、富贵了之后还能记得自己,路上偶遇能够喊一声老师,教师节里接到一个祝福电话短信,或一张精致贺卡,也就心满意足了。老师的职业成就感油然而生,倍感自豪。
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敬老师,感谢师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必须得到传承和弘扬。但是,谢师不一定要宴,不一定要礼。笔者认为,比谢师宴更重要的是要有心,心怀诚敬,心怀感恩,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任何时候都能对自己的老师尊敬、诚恳、谦恭、礼遇。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运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