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陶德麟先生大名是在三十多年前。那时,我是隆中山下的一名学生。母校的前身是武大分校,故而对曾在这里执教过的武大老师非常关注。我们在校的那几年,正是真理标准讨论如火如荼的时候。陶先生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探讨颇有影响,而他追求真理的勇气更是鼓舞着我们这些晚生后辈。认识陶先生则是在2014年的春节。陶先生曾任两届省社科联主席,也是第一批“荆楚社科名家”。作为社科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怀着崇敬之心前去拜望。也就是在这次拜访中,有幸目睹了先生七十年前的作文、读书笔记手稿。那些发黄的纸张满是历史沧桑感,但纸张上的文字却依然清晰。工整隽永的蝇头小楷,先让我们爱不释手,继而粗略翻看几篇文章就更让我们如获至宝。经再三恳请,陶先生终应允我们将其影印出版,取名《学步履痕》。
《学步履痕》的书名,彰显出陶先生的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本书共收录陶先生1943年至1948年初、高中时期作文45篇,1946年至1948年读书笔记48篇,全书375页。单从形式上看,书中每一个字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宛如字帖;其作文和读书笔记,用方格或条格纸张誊抄,所有字迹都在格子之内,无一旁逸斜出。再读其内容,45篇作文写景观察入微,抒怀情真意切,论理由浅入深,字里行间虽免不了少年的稚嫩,但“认真”二字跃然纸上;48篇笔记涉猎经史子集,无论是国学分类,还是言“经”论“易”,或者是名词注释,都条理清楚,详略有序,读书之广之精可一斑窥豹。
尹汉宁先生为《学步履痕》一书写了序言,题目是“探寻大师的德艺本根”。沿着陶先生的“学步履痕”,的确能够寻找到这位受人尊敬的哲学大师、教育家的“德艺本根”。陶先生早年大胆探寻真理标准,近年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讨论,并一再呼吁“马克思主义要讲中国话”,这种追求真理的勇气源自于其少年就有的爱国情怀、开阔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感。从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十多岁少年对和平由衷的渴望,对祖国纯真的感情,对人生淳朴的理解,也可鲜明地看出少年陶德麟既尊重先贤又敢于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勇气。
陶先生“德艺本根”,还源自中华文化的滋养浸润。陶先生是学界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大家,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读《学步履痕》,我们不难发现,陶先生的哲学根基,扎根于国学这片深厚的土壤。首先,陶先生学国学涉猎甚广。《学步履痕》中,国文笔记占了近一半篇幅。其中有《韩非子》《史记》《庄子》《荀子》《淮南子》《孟子》《墨子》《老子》等经典著作,有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文天祥、白居易、柳宗元、陆贽、韩愈、李白、李清照、曾巩、欧阳修等名人大家作品。其二,陶先生学国学定求甚解。每一篇读书笔记都有很多注释,而且尽可能将各家注释汇于一处,记录清楚。其三,陶先生学国学勤读善作。在我们召开的《学步履痕》出版发行座谈会上,陶先生倡导当今的中小学生应该背诵一些经典诗文,即使现在理解不深,但留在记忆里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丰富,总会被理解透彻的。这种理念是陶先生少年期就已形成并付诸实践的。如写于1947年的作文《学习国文的经验谈》:“我们从小到现在这一段时期,大都记忆力特别强盛,所以在这一时期必须多精读一些古文,所谓精读就是求解背诵和评论”,“学习国文必须作文,可是要注意的是不要无病呻吟”,“一面读一面看一面作”。从《学步履痕》收录的几十篇初、高中作文,便可以看出陶先生文章功底源自何时何处了。其四,陶先生学国学善思考善辨别善汲取。陶先生的作文,有很多是读先哲们文章的感想,如《评王安石》《评墨子兼爱》《儒家思想与民主政治》《孟荀论性平议》等,这些作文无不体现出少年陶德麟独立思辨的能力,毫无人云亦云、照抄照搬或囫囵吞枣的痕迹。此外,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的思想在陶先生的“读书笔记”中都有详细的解读,相信也深深影响了这位哲学大师的成长。《学步履痕》的扉页,是陶先生新做的七言绝句:“当年学步忆韶华,多谢园丁善育芽。几度春风勤拂煦,芳林新叶绿天涯”。这首诗,包含着陶先生对省立实验中学及老师的深情:“余少时就读于湖北省立实验中学六载,毕生受益,师恩难忘”。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时隔六七十年,对自己初高中时期的老师还记忆深刻,念念不忘,一方面我们感动于陶先生的尊师之情,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不敬佩那个时代老师们的知识厚度和职业精神。翻阅陶先生的每一篇作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文老师的修改签批,有对遣词造句新颖准确的赞赏,有对整篇文章的评语,有对错别字的纠正,还有对某一句话的修改。特别是作文评语中肯准确而又简洁精到,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作文示范。如“模山范水、曲尽能事”,“一尘不染”,“意到笔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文如斫轮老手,无懈可击;而情韵悠扬,令人神往”,“清水一泓”等等。陶先生在《学步履痕》自序中回忆:“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阅一丝不苟,连一个错别字或写得不规范的字也决不放过,不妥帖的句子也必定加以修改,对全篇还要打出严格的分数,精心写出文采灿然、书法秀美的评语”。“我的高中作文中有一半以上是文言文,虽不过是孺子之见,文字上还是通顺可读的。这固然与我的家庭教育有关,但也与老师的教诲和引导分不开”。
《学步履痕》虽然只是一位八十多岁长者青少年时期的作文和笔记,但它值得当今青少年学生一读,边读边想想,在仰望璀璨星空的同时,双脚该如何踏在坚实的土地上;它值得老师们一读,边读边体会,该用怎样的精神操守来诠释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它值得教育家、理论家、官员一读,边读边深思,中华优秀文化当如何坚守和传承,才能让“中华民族”的根脉不断,才能让我们无愧于“中华儿女”的称谓。陶德麟先生最近在接受《湖北日报》专访时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无价之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体和脊梁。尹汉宁先生在该书《序言》中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五千年中华文化之根脉,是今人尤其是青少年必须背负的历史使命”,这应该是所有读者阅读此书当有的感悟,也是此书出版发行的深远意义所在。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曾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