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从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到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由部署进入实操阶段,勾勒出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宏伟主线。湖北省,作为拥有1.5万个规模工业企业的中部工业大省,积极响应号角,迅速沿着这条宏伟主线顺势扬起了“湖北制造2025”的发展旗帜。即日起,荆楚网开设[湖北制造2025]专栏,深入湖北制造领衔企业,并采访相关政府部门及专家,就湖北制造寻求变革、转型升级的新思路进行探讨,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湖北力量。
奋进机器人正在工作
荆楚网消息(见习记者 曹雪 实习生 万丽)2013年1月,广东率先提出“腾笼换鸟”方针。腾笼换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战略举措,就是把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从目前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有业界人士提议,湖北制造行业是否可以效仿“腾笼换鸟”模式?
对此,武汉奋进电力技术公司总经理徐击水表示赞同,但也提出担忧,“‘腾笼换鸟’确实是很好的想法,但问题是‘笼子’腾出来以后,有没有更漂亮的‘鸟’进去?这‘鸟’若想指望外国人给咱们,是没有可能的。”
起步晚 缺少核心技术 中国机器人受制于人
徐击水以工业机器人行业为例,他说,2014年,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最大的市场,被制造业内称为“中国机器人元年”;截至2014年底,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其中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购或者投资了机器人领域与智能自动化项目。
据行业预测,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到3万5千台,占全球总量的20%,居全球之首。未来十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还将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然而,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看似明媚,但并不代表我国的机器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决定市场份额。”徐击水表示。
在中国机器人与进口机器人的市场较量中,中国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并不乐观。目前,进口机器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6%,中国机器人只有4%左右的份额,而其中,某些厂家如减速机、伺服控制等核心部件仍然依赖进口。
“瑞士ABB、德国KUKA、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电机,被称为机器人的‘四大家族’,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他们手中。相比之下,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起步较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谈及我国机器人行业与其它先进国家的差距,徐击水如是说。
机遇与挑战并存 寻找新蓝海 突破国外技术壁垒
如何缩小我国机器人行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徐击水认为,企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体,首先得拥有完全自主和创新能力,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限制。
其次,加强重视与保护我国自主产权发展。无论是政府或企业采购,优先选择国内产品,促进国内企业自出创新研发的积极性。
第三,政府在扶持补贴自主研发企业的过程中,要加强审查力度,避免挂羊头卖狗肉的企业浑水摸鱼,使真正从事自主研发的企业得到强有力的扶持。
最后,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国内企业不要“硬碰硬”,要学会“农村包围城市”,一定要找一片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先活下来,再求发展。
“在当今新经济时代,对于湖北制造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技术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企业,怎样在技术研发上寻求突破,如何开辟别人还未开发的技术和市场新蓝海,是我们共同需要面对的挑战。”徐击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