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原县警方成功打掉一个在校园周边、专抢学生高档手机的犯罪团伙,而抢劫案的主犯竟是一名中学生――17岁的祝某,问其抢手机原因:“想用但买不起,只能抢”。(7月7日《华商报》)
一起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普通抢劫案本不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人眼球的是抢劫的动机和抢劫案的导演兼主演――在校中学生,这起普通抢劫案绝不能只当作案例听,留给人的反思绝对不普通。
手机既不是生活必须品,也不是学习必须品,为什么没有经济收入的中学生想要,父母就给,居然连苹果这样的高档手机也给配上,如此无原则的迁就和过分娇宠,养成了中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秉性,助长他们“不劳而获”的习性,也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埋下隐患,做父母的对此不该反思吗?
学校乃教书育人场所,理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然而,中学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倾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空泛无力,学生中,盲目攀比、爱慕虚荣、贪图享乐者比比皆是,不买苹果就跳楼、不让旅游就出走、十万元办毕业晚会……,如今,高档手机在中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学校一味地只用“没收”来堵,对此,学校不该深刻反思?
当然,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的熏陶,在当今社会,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多元化,有人想一夜暴富,炒股失利后跳楼轮生;有人追求虚荣,结婚的豪车车队一字排开几公里;有人不劳而活,毕业多年仍当“啃老族”……,这种种“负能量”何偿不在毒害年轻人,社会当扪心自问:在包括中学生在内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社会尽责了吗?比如,高档手机在中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社会是点赞还是反对?
稿源:荆楚网
作者:艾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