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天气很热,同样很热的就是暑期里的“有偿补课”。(7月23日新华网)
假期应该是孩子们休息、玩耍的大好时机,可是如今的孩子们,后脚刚迈出校门,前脚就又扎入了补习班的门。假期有偿补课与酷热的天气一样火,喜的是部分教师的腰包鼓了,忧的是部分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窘况何时才是个头呀!
“有偿补课”的好处、坏处和主管部门的态度毋庸置疑,清清楚楚。“名师”的招牌,“家教”的幌子,“受伤”的学生。一边是禁令,一边却是如火如荼的招生。从中学到小学直至幼儿园,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大批学生涌进补习的课堂,享受火与题的煎熬。
政策重拳频出,学生的“负”减下来了吗?面对国家相关部门划出的条条“红线”、发出的道道“禁令”,有偿补课真的降温了吗?
不变的“热”,变化的“负”。极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课上不讲课下讲,校内不讲校外讲”的方式,强迫所教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其行为真是“一颗老鼠屎打坏一锅汤”,不仅给学校及教师形象“抹黑”,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破坏校风校纪,更是将为人师表的师道尊严抛在九霄云外,失去了信仰,成了钱的奴隶。
“有偿补课”热急需“政策降温”。不错,教育部日前出台的《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中小学有偿补课六条禁令。国家虽有禁令,但却形同虚设,执行不力。
从根本上说,这种现象是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使然。不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与体制,减轻“有偿补课”只能是一句空话。然而,在升学率仍是学校命脉、分数仍是升学的硬杠杆下,家长的需求、校方的默许都使得有偿补课难以根除。
不背书包、少留作业,走出课堂,走入社区,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动力能力和适应能力,不仅是放下了有形的压力,其背后更向全社会倡导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评价方式。这种理想教育到底还有多远?
因此,一味地禁和堵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有偿补课的根源在于考试选拔制度。打破长期以来“唯分数”的考试选拔标准,不过于看重分数,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都“不需那么累”。
笔者认为,建立有效的协同监管机制,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生、家长、教育培训机构等利益相关者都纳入对有偿补课的监督管理辐射范围内,加强监管,逗硬问责,从政策上实现“有偿补课”的降温。同时,教师应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把学生放在心上,提高教书育人的思想境界,从源头上实现“有偿补课”的降温。让我们共同还孩子们一个愉快的假期。
稿源:荆楚网
作者: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