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11时44分,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展示该校2015级本科录取通知书,8分钟后有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网友质疑,武大录取通知书与人大去年的录取通知书“字体雷同,构图雷同,云水纹路雷同,字框布局雷同,水墨风格雷同”。(7月28日《南方都市报》)
武大录取通知书与人大录取通知书“撞脸”的事,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热议。一些网友质疑武大录取通知书有抄袭之嫌,缺乏创新精神……问题有这么严重吗?从报道的情况看,两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在总体视觉上相近,但在诸多细节上有区别,如,武大通知书采用“龙腾鱼跃纹”,人大使用“海水江崖纹”;武大通知书有边框设计,而人大没有,等等。
即便武大与人大的录取通知书“字体雷同,构图雷同,云水纹路雷同,字框布局雷同,水墨风格雷同”,也采取了竖式排版,这也不宜把“抄袭”的帽子扣到武大头上。武大录取通知书所使用的竖式排版、题签和毛笔字体等是传统文化书籍设计中的经典元素,并非人大已经申请并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抄袭”之说欠推敲。近年来,大学录取通知书借用传统文化元素已成为流行趋势,只是有个谁先谁后继承借用的问题,录取通知书“撞脸”也正常,不足为奇。
大学创新精神的精髓博大精深,录取通知书的设计只折射了大学创新精神的皮毛,与大学创新精神的精髓并无直接联系。录取通知书的功能在于通知考生已被录取,实现了这一功能即可。至于是否要在录取通知书的设计上独具匠心、精雕细刻,属于“雕虫小技”,不必那么纠结。扬雄、李白等中国古代思想家曾有“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理念,耐人寻味。由是观之,有作为的国内高校与其在录取通知书设计这类“雕虫小技”费心思,不如在大学创新精神的精髓上做足大文章,一决雌雄,考生及其家长、公众看重的是这个。
稿源:荆楚网
作者:于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