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高考后学生升学的重要节点,办酒席的热潮又在民间悄悄掀起。但早已变味的升学宴,如今成了人们眼中变相的“敛财宴”,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虽然各地早早出台了禁令,亮起了红灯,但不少城市的街头,还是看到不少餐馆酒楼拉出横幅,宣传价码不菲的升学宴、谢师宴。如何让禁令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有效防微杜渐,减少顶风作案,值得思考。
尽管多地年年下发通知,要求严查国家公职人员违规操办升学宴,加大督查暗访与公开曝光力度,但是,这些看似十分严格的禁令还需进一步细化。例如规定并没有硬性标准,这就为认定、处罚带来一定难度。
诚然,升学宴并不与“歪风邪气”等同,但不少看似热闹的升学宴背后,是寻常百姓疲于应付的礼尚往来,是一些党员干部打着幌子的权力变现。同时,出礼、随份子又成了一些人投机钻营的好机会。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还可能成为滋生腐败行为的温床。
近年来,不少地方也尝试在刚性的制度规定外,多了一些柔性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加强宣传教育,提倡以一张合影、一个电话、一条短信等简朴的方式来庆贺,营造风清气正、文明节俭的社会环境。
不过,有益的补充无法完全替代禁令的作用,要想让各种另有所图的升学宴偃旗息鼓,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还得细化禁令通知,以便于公职人员对照把握,明辨慎行。同时,要加大规定的执行力度,在问责中划定崇俭抑奢、廉洁自律的红线。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