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教育新闻

“禁贴标签”是让学生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2日17:05 来源: 荆楚网

  昨天,教育部网站公布了近日印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指南》明确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管理规范,在“辅导伦理”一项中规定,在辅导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仪器设备。(8月12日《京华时报》)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在学时期,正是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的关键时期,是奠定人生方向的重要阶段。学校和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智作为重要内容,让学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但因为“野孩子”、“熊孩子”数量在增多,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致使一些学生心理上出现了情绪,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由此,学校专门为此类学生开展了心理咨询辅导,旨在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当中。

  应当说,对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适当地开展心理咨询,进行行为干预是有益的。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对他们实施心理辅导,进行危机干预,并不能显现出特别的效果,反而会在无形中给学生贴上了“心理疾病”的标签,导致学生心理负担变得更重。教育部及时出台《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明确提出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这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负责的态度,也是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和使命的良好表现。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作为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要特别注重对常见心理问题的探寻,分析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保证他们能及时得到帮助。同时,应坚持预防为主,及时疏导,保证学生的隐私不被泄露,不能人为地给学生贴上“问题孩子”的标签,而且要注意加强学校、社区、家庭三方面的合作,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心理适应调节的过程,努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及和睦的家庭关系,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良好品质。因此,心理老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

  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成长的第一站。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父母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实际上,不少家长怀着望子成龙的期待,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不顾子女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学“奥数”、考证书、上“占坑班”、学特长,有的家长缺少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与交流、漠视孩子的点滴进步,甚至是对孩子出现粗暴的行为,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有力“推手”。其实,家庭教育出现的扭曲,很多家长或浑然不觉,或无可奈何。作为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为根本标准,不能盲目地揠苗助长,理工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同时,还应主动配合学校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避免“学校减负、家长加压”,把家庭变成“第二战场”。

  其实,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人为地给他贴上了“心理疾病”的标签,让他觉得抬不起头,主动远离同学把自己孤立起来,从而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与乐趣,导致问题的日益加深而引发极端的行动。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是今天,更是明天。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努力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给每个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给亿万家庭一个幸福美好的希望,给国家民族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稿源:荆楚网

  作者:林志干

【纠错】编辑:陈敏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