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钟磬如 通讯员林梓) “以1938年武汉会战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几乎是空白,这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来说是很遗憾的。”昨天在长篇小说《倾城》研讨会上,作者姜燕鸣透露了创作初衷。
姜燕鸣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武汉市作协签约作家,曾获得过湖北文学奖、屈原文艺奖。《倾城》以1938年汉口为背景,姜燕鸣通过描述徐瑷、罗佳莉、宋香菊、龚云素这四位女性命运的走向,逐步展开了武汉会战史上波澜壮阔的大事件,包括难民大迁徙、武汉的空战、献金运动、武汉大会战、中山舰沉没、武汉沦陷、宜昌“敦刻尔克”大撤退等等。
姜燕鸣一直致力于创作老汉口系列小说,写一部以武汉会战为背景的小说,是他好多年前就开始准备了的。“1938年的武汉是实际上的战时首都,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它的战略地位显而易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段历史已渐渐被人遗忘,即使是武汉人,也知之寥寥。以1938年武汉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几乎是空白,而对当时整个城市的生活状况更是少有涉及。”
姜燕鸣表示,创作过程令他感触很深,“过去的那个战争时代,物资贫乏,颠沛流离,人却活得有意思,只因那时的人们心中还怀有理想、信念和爱,这样的社会才有生机,民族才会有凝聚力。70多年前,这片土地上有无数热血青年,他们为了国家民族,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留下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令我们缅怀。”市作协秘书长李鲁平认为,在很多文学作品里,武汉是个市民气很重的城市,只有码头文化,却不知老汉口风情也是浪漫的、多情的,这部《倾城》恰好写出了老汉口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