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教育新闻

“人名币”让诚信教育很“受伤”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6日08:02 来源: 荆楚网

  开学了,一些学校的学费都由班主任代收,担心收到假币,学校要求家长在缴学费时将孩子的姓名写在人民币上,一张张崭新的人民币因此变成了“人名币”。(9月4日光明网)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防人之心不可无”,如今这句古话被某些学校“淋漓尽致”地用到了签名收钱上,这不仅让人民币很“受伤”,而且凸显了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信任危机”,特别是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示范者,以如此不信任的方式对待学生,其实就是传递对信任的猜疑,甚至误导学生的思维取向,这简直是学校诚信教育的败笔。

  “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此时如果我是那张被签名的人民币,一定和那英的这句歌词有同样的感受。因为,一张原本洁净的人民币,被“无辜”地写上学生姓名,本身就是对人民币的损害,而涉事教师却不以为然,甚至屡试不爽,这一点从近年来媒体对类似事件的多次报道中可见端倪。这说明涉事教师已经把签名收钱当成“名正言顺”的事情,当成防止收假钞的“上策”,殊不知,从维护人民币的严肃性和诚信教育的导向来说,这种做法都是十足的“下策”。

  众所周知,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所禁止的,也影响了人民币的权威性。不知道学校这些负责收费的老师是真的不懂法?还是明知故犯?老师让学生在人民币上写个名字确实很简单,但这大笔一挥,却是对人民币本身的严肃性缺乏尊重,而且在ATM机广泛应有的当下,如果关键部位有字会影响机器的识别度,进而影响人民币的流通和使用效率。

  其实,签名收钱,“伤害”的不仅是人民币,它更让学校的诚信教育受到“伤害”。 教师是传道授业的示范者,而诚信教育又是很重要的一课。可这一做法,首先是对学生和家长的不尊重、不信任,还缺乏人情味。教师的作用体现在“言传”,更体现在“身教”,我们教育学生要诚信,首先要以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而签名收钱显然是不信任对方的表现,这样就潜移默化地通过“身教”,误导了诚信教育。可见,签名收钱虽然对教师有利,但“信任危机”却接踵而来,同时教师的行为方式会引发学生的效仿,如果真的效仿,以后学生收钱岂不都要对方签名?这难道就是学校诚信教育的“成果”吗?

  我们当然不希望这样的“成果”出现,而要避免这类现象发生,必须重新审视学校诚信教育的理念,防止只重“言传”而忽视“身教”。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教育者只有始终以信任的眼光看待对被教育者,双方才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加理想。从这一意义上讲,信任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它不仅需要教师说出来,更需要教师“做”出来。如此说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灌输诚信理念外,更要在课堂外用行动传递诚信理念,不断提升师生间的信任“浓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知道发明签名验钞的教师们,平时付钱时又签过几次大名?如果没有,就不能“强加”给学生。况且,防止收假钞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刷卡、网络支付等,这些都比签名收钱更人性化。我们常说诚信要从我做起,可是人们能否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真诚地向他人付出信任?我想,只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诚信教育即便出现了“伤口”,也会慢慢“愈合”。

  稿源:荆楚网

  作者:马新超

【纠错】编辑:陈敏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