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网上一则消息引发关注:湖南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大二学生通过抓阄选择专业。对此,城建学院一名老师表示,该学院一直都采取这种方式给学生分专业,这样做相对公平,学生们也都认可。(9月12日《信息时报》)
大二学生选择专业居然要拚手气,通过抓阄“定终身”,听起来虽然匪夷所思,却确确实实发生在现代社会的大学中,而且并非个例。城建学院办公室主任卢清华解释说,“这也是无奈之举,热门专业僧多粥少,冷门专业人又招不满。其实,像长沙几所兄弟院校也是这样做的。”如此就有些值得怀疑,所谓的“用抓阄的方法比较公平公正,并且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们也比较满意”,到底是学校图省事,还是学生真的“比较满意”?口口声声“公平公正”的言下之意,不就是说你自己抓怎样的阄就得认怎样的账,以人为本的理念变成以“手气”定所学的赌徒博弈,校方真正苦心积虑的不是自己的学生如何学有所长,而是冷门专业不能没有学生填课堂。
如此,还标榜什么“相对公平”呢?我们曾经痛批“一考定终身”,如今的“抓阄定所学”又该作何考量?所谓的热门冷门专业之说,更暴露浓烈的功利色彩。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社会有需求,是人才就有用武处。钱学森1935年8月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专业是飞机设计,但当时美国航空工厂不欢迎中国人。一年后他转向航空工程理论,即应用力学的学习,并决定师从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从此,奠定了钱学森一生事业的基础。湖南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如今让300多名大二学生通过抓阄选择专业,迷信于专业的冷门热门,实在徒增笑料耳。
大学是什么?被冯友兰尊为“中国现代最大的教育家”的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是“研究学问之机关”,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场所,更不是养成资格、贩卖毕业文凭的地方。他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也就是说,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通过抓阄选择专业,“相对公平”倒也的确是事实,但显然难脱“制器”嫌疑,结果无非就是人人都有个专业,毕业时有个文凭,学生们毕业了离校了,学校也就功德圆满,万事大吉,至于其它,比如成人成才,大概并不在学校考虑之列。
英国教育家纽曼说,大学的职责是提供智能、理性和思考的练习环境。让年轻人凭借自身所具有的敏锐、坦荡、同情力、观察力在共同的学习、生活、自由交谈和辩论中,得到受益一生的思维训练 。如今的许多大学成了许多学子混日子的地方,然后发一纸文凭让学生靠热门专业寻找就业机会,最终也确实可能成为受欢迎的熟练操作工,但这显然有违大学办学的理念,是对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倘若周树人先生不是弃医从文,还会有后来的鲁迅先生吗?香港的许子东就鲁迅与胡适讲过一句话:“病情是鲁迅看得透,药方是胡适开得好。”鲁迅先生更能看到问题的根本,或许与他学医的经历不无关系。
南华大学城建学院2014级土木工程系有580多名学生,有建筑工程方向、道路桥梁方向、岩土工程方向等7大专业或专业方向可供学生选择,每一个专业都有其生命力,只不过每个专业的发展和就业前景不同而已。但该院硬要人为设置等级障碍,让成绩排名在前200名的同学自由选择专业,其余同学则通过统一抓阄来选择,不过是学校对自己和专业不自信的表现。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还能以怎样的自信创造不一样的人生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冷门专业的毕业生不一定就只能在平淡中终其一生,“相对公平”的抓阄选专业却绝对有可能失却一代大师。这是大学的悲哀。
稿源:荆楚网
作者:冷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