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教育新闻

硕导何不容忍学生“吐吐槽”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3日08:07 来源: 荆楚网

  据报道,9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孙家洲教授在网上发出一封与自己新招硕士郝某解除师生关系的公开信,称该生在微信朋友圈中频频对学界前辈进行无端嘲讽。而学生郝某则回应称,自己的名誉受到了损害,但是依然尊敬孙老师并且公开道歉。(9月22日南方网)

  老师在网络上发公开信将学生“逐出师门”,这恐怕是多少年都难得一见的新闻。但看看便可发现,其实师生二人论辩的症结之处就在于: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怀着投身学术的热情,对学界前辈进行“点评”;而硕导则认为“师生之交首重道义”,作为学生应该“处事平和”。师生二人“道不同”,因而便“不相为谋”了。

  从孙教授的角度而言,作为硕导希望自己的学生“重道义”、“处事平和”,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无论是从年龄、身份或者人生阅历的角度来讲,老师都是过来人,对年轻人的规劝,都是出于一片好心。也难怪学生郝某在自己的回应中称“我依然尊敬孙老师”,“也承认对阎教授的私人评论是错误的”。但笔者则认为,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郝某对学校和相关老师的吐槽并非出于个人利益和人身攻击,而是在表达一个学术小青年的“愤怒”,而恰恰相反,他的这种质疑权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值得我们去点个赞。

  众所周知,研究生教育已经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对学生的教育已经由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对个人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了。我们希望的是作为研究生能够不断的钻研、反思和质疑,这样才能不断的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果我们还希望所有的学生对待知识仍然像以前那样等着老师来“填鸭”,绝对不允许对权威和书本进行质疑,那么我们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又在哪里呢?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也没有对此给出满意的答复。中国的教育,从小就是老师居讲台之上而教,学生于讲台之下而学,这一“上”一“下”,既树立了老师的绝对权威,又使得学生得以被乖乖的驯服,并因此逐渐失去了思考、质疑、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先生纪念碑所题写的纪念辞,也被自此以下全体知识分子所推崇。刚入学的研究生对学界前辈“吐吐槽”,稍稍质疑一下,我们不妨宽宽心、容忍一点,要是哪天当我们所有的学生都不再思考和质疑了,那我们就真该好好质疑一下我们自己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范永恒

【纠错】编辑:陈敏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