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就开两天还要买班服 家长忧引发攀比浪费。为一两天的校运会而购置的班服,到底有没有必要?一些家长认为,实在是浪费,他们还质疑这样的运动会,“究竟在比什么”。(9月28日《厦门日报》)
校园运动会本来是一项振奋精神、增强体质、增进班级交流、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好活动、好载体,笔者所在的学校,几乎每年否要在九月底举办秋季运动会,而每年此时的校园运动场上,都是一派热烈欢腾的景象,“加油!加油!”的摇旗呐喊声此起彼伏,整个校园都成为了一个沸腾的钢铁熔炉!令人感动!令人振奋!
但是,曾几何时,校园运动会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其中盲目攀比之风值得警惕! 笔者认为,虽然社会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丢!莫让校园运动会变成“斗富会”!
从消费心理的角度来看,相对于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求实心理来说,攀比心理是一种不健康、不科学的消费心理,必须坚决反对。据报道,一些家长却吐槽部分学校的运动会“场上明赛,场下暗拼”。班服是场下暗拼的一个“道具”,其价格从几十元到百元甚至数百元,为了与众不同,有些班级开始寻找更奇怪的款式,例如:cosplay(动漫人物)、水手服、汉服、和服等,甚至连鞋子也要统一。尤其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有的班服只在运动会穿,有的甚至只为了运动会的开幕式。运动会结束后,有的班服还能沦为睡衣,但是,如果买的是诸如红军服这样的制服,有的连睡衣也派不上用场。为几分钟购买一件衣服花去百元是否真的值得?不仅拼班服,饮料也是一些学校家长比拼的目标,一班的家委会买矿泉水,二班买可乐,三班家长看了不屑一顾,掏钱买红牛。这样的运动会“究竟在比什么”?!
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据了解,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增加了“不比吃喝分担家务”的新规定,中小学生要不比吃喝穿戴、主动分担家务、不说谎不作弊、会自护懂自救……近期,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对中小学生提出上述具体行为规范要求, 可以说是释放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校园攀比之风必须紧急“刹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中增加的“不比吃喝穿戴”的新规定正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毋庸讳言,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GDP已经稳居全球第二,积贫积弱的苦难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温饱到小康,现在的中小学生可以说是衣食无忧,无忧无虑,幸福生活比蜜甜。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充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中小学生中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盲目攀比、非理性消费的不良现象,值得重视。比如,同学过生日,看谁的生日晚会豪华!过年收压岁钱,看谁收的多!甚至某些盲目攀比行为已经蔓延到了学生家长中间。
举个例子,不止一次,孩子对我说:“爸爸,咱家也买车吧!”我反问孩子为啥想买车,孩子说他的同学上学放学都是家长开车接送!听了孩子的回答,我沉默了。确实如此,中国已经大踏步地进入“汽车社会”(每100户家庭中有20户家庭以上拥有汽车),身边的同事、朋友要么已经开上了车,要么正在紧锣密鼓废寝忘食地准备“驾考”。一个不到50万人口的小县城,每到学生上学和放学时间,大街小巷车满为患,特别是在学校附近的路段,车比人还多,几乎到了寸步难行的程度!据笔者观察,不少开车接送孩子的家长只能把车停在距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的位置,下车徒步。奇怪吧?而实际上,有的学生住的地方距离学校并不是太远,家长不开车,采用电瓶车、自行车、公交车等其他交通工具完全可以顺利上学、放学回家。那么,为何开车接送孩子的家长如此之多?答案很简单——炫耀!
校园运动会为何变成了“斗富会” ?必须看到,正是家长的炫耀心理和炫耀行为严重影响到了孩子,才会导致部分中小学生出现盲目攀比、非理性消费的行为。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笔者建议,各中小学校应该对校园攀比之风的不良现象高度重视,抓住新学期开学、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推广实施这个难得的良好契机,通过召开家长会、组建家长学校、发送校信通短信等多种形式,加强家校沟通,最大程度地对学生家长进行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宣传学习,家校互动,形成合力,从而真正使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新增的“不比吃喝分担家务”等“接地气”的新规定落到实处、落地生根、入耳入心入脑见行动、生根发芽,唯有如此,校园运动会变成“斗富会”的令人担忧的现象才会尽快销声匿迹!本来应该是充满纯洁、上进气息的校园运动会才会恢复她的本来面目!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