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教育新闻

投资教育脱贫难,轻视教育致贫易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0日08:40 来源: 荆楚网

  调查显示,受资助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困难呈现“常态化贫困”趋势。他们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不少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已逐渐失去了承载阶层流动的职能。另一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高达30.5%。这意味着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就已在现实面前折戟。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上大学需要牺牲父辈的生活,不少人还是通过继续求学改变自己的命运。(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农村家庭脱贫与高等教育捆绑在一起,提出了一个极为复杂而又令现实尴尬的问题。许多农村贫困家庭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目的直指摆脱贫穷,可贫困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长期投入回报已经今非昔比,未必是脱贫的最好通道,反可能是致贫渠道。因此,一个新的选择摆在面前,农村贫困家庭还有必要投资教育吗?我的回答是:投资教育脱贫难,轻视教育致贫易。

  贫者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是家庭背景、生存环境等历史因素形成的,主观努力仍不能脱贫,问题是出在“起跑线”上。农村贫困家庭本来就贫困,矢志不渝地供孩子读书十多年,崇尚教育的精神可嘉,可受教育的大学生失业让长期投资搁浅,是农村家庭预料之外的。虽然农村贫困家庭供孩子读书尽力了,仍不比富裕家庭子弟受教育条件好。受教育状况影响人的收入水平,但教育只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有效通道之一,不是农村贫困家庭脱贫的唯一通道。富裕家庭同样注重教育,他们“多条腿”走路,其子弟并非想像中的纨绔子弟,却享有购房择校、聘请家教等在高起点上求学的优势,比贫困家庭孩子学得更轻松,得到的知识更丰富。教育环境和结果夹带着诸多因素,不论贫富,获得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贫困家庭在教育这条越来越狭窄的巷道里走,没有不难,只有更难。

  恢复高考后的高等教育更像是精英化教育,极少部分受教育者享有优厚的社会资源,靠教育改变命运成了一条捷径。可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随着都重视教育、重视知识,大学生、本科生成为普遍现象,同龄人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靠拥有的文化知识参与社会竞争变得残酷了,靠教育发财或脱贫的机遇就少了。更多的人不是靠体力而是争抢文化致富的奶酪,使教育实现不同阶层流动的作用越来越弱,社会阶层定型固化日渐清晰明朗。

  贫困家庭投资教育惟其艰辛,结果也难如所愿,可放弃或者轻视教育注定脱贫无望。父辈们高瞻远瞩的努力,“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都是益其所不能。提升子女受教育的水平和能力,至少可以与他们的同龄人有观望或一拼的机会,如果贫困家庭缺乏教育投资的理念,放弃子女的教育培养,其子女可能不是“贫二代”,却成为无法触摸现代科技的“愚二代”,进一步拉大与富裕阶层的距离。

  寻找、发现、打通社会阶层的流动通道,家长们当继续坚守在教育改变命运的路上,社会和政策又要多方发力,给贫困家庭更多脱贫的机会。比如,对优秀贫困学子,政府应提供更多扶助措施,鼓励优先录用无固定收入农村家庭中的大学生就业,社会应对因教育致贫的家庭伸出援手,对受资助的贫困学子对口帮扶,使“砸锅卖铁”的家庭避免离富裕越来越远,使激励社会阶层流动的教育渠道畅通无阻。

  稿源:荆楚网

  作者:卞广春

【纠错】编辑:陈敏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