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高校现防翘课妙招:老师给不逃课学生发红包。“微信抢红包”很多人喜欢玩,老师因为上课给学生发微信红包,是个稀罕事。这个好潮很好玩的事情发生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发微信红包的老师是学院实训中心主任焦世奇。因为焦老师的“新招”,他的课学生没有一个翘课,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他的班级,师生关系好到爆表,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很多学生叫他“老大”。(10月26 日《扬子晚报》)
学生叫好:老师很新潮,亲和力超强,“小手一抖,红包到手”、“楼主土豪,再来一个!”记者在学院采访发现,只要是焦世奇老师的课,他的学生常常会习惯性地在课后打开微信中的班级群,看看老师有没有派送红包。来上课的会收到红包,除了这个,考试有进步的、上课认真的同学,也会收到红包,红包的数额不算小,少则1元,多则20元。焦世奇任教的两个班级,一个28人,一个45人,个个都收过他的微信红包。
其实,“防逃课绝招”在网上已经流传很久了,从“刷脸神器”到“上课下课拍合影照” ,再到“微信签到”,现在“防逃课红包”都横空出世了!简直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错愕之余,需要理性审视。“防翘课红包”背后有何真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大学生为何“翘课”?原因固然复杂,但是,比较传统的观点一致认为——只要老师的课上得引人入胜,才是防逃课的“终极武器”。否则,就算学生一堂课都不缺,照样可以“人在曹营心在汉”。另外,对大学生继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也都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上述观点非常正确,但是,如何防止大学生“翘课”,依然有继续探讨和反思的必要。
窃以为,针对我国目前大学教育的现状,如何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红包”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能够使大学生切实感觉到所学课程对自己未来的毕业和就业具有直接关系,那么,估计敢“翘课”的就会大大减少。具体说来,就是让学习成绩与毕业证直接挂钩,实行严格的学分制度。20年前,笔者在上大学时,曾经亲眼目睹自己的一位老乡因为英语成绩多次不及格,达到了学校的退学规定,而含泪挥别象牙塔的“悲惨经历”,可谓触目惊心!如果现在的大学能够像过去一样,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对于平时长期“翘课”、轻视学习的所谓“大学生”来说,应该具有不小的“威慑”作用,值得一试。
其实,从“严进宽出”到“宽进严出”,我国高校真的不能再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了,早一天实现“宽进严出”,就早一天让关注中国教育的人们松一口气,早一天让全社会真正受益。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行的是“严进宽出”模式。我国高校自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实行统一招生、统一考试、统一毕业分配制度。学生入学要经过严格的考试,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毕业,即“严进宽出”。然而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已跨越式地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全国平均毛入学率已由五、六十年代的2~3%发展到2010年的26.5%,“严进”变成了“宽进”,但“宽出”依然如故。“宽进宽出”制度导致一批批不合格大学毕业生流入社会,影响了工作,影响了高校声誉,也影响了学风、校风,不利于激励在校生努力学习、严以律己,“翘课”盛行也就见怪不怪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高等教育是典型的“宽进严出”模式。美国高校的毛入学率高达80%以上,但能够修业完毕取得学位者仅为50-60%,淘汰率高达30%。大学的大门向每一位高中毕业生敞开,显示了教育的公平性,但入学后严格按大学的标准培养学生、要求学生、考核学生,全科合格方能毕业,不合格不姑息迁就,一律不予毕业。反观我国目前的现实,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本科生依然有30%不能实现毕业当年即就业,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校实行“宽进严出”,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货多不值钱。” 实践证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太高,难以保证教育质量。一般情况下,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高校学生管理处于最佳状况,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峰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5-30%时,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处于较佳状况,即较好管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毛入学率超过30%时,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处于较难管理状况,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毛入学率超过50%时,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处于很难管理状况,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我国高校在连年扩招之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动辄百分之八九十的高考录取率!社会上对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担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走笔至此,“防翘课红包”背后有何真问题?答案已经昭然若揭——如果还是仅仅拘泥于让老师把课上得更精彩、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不去深入追问大学生为何喜欢“翘课”,那么,类似“防翘课微信红包”的新闻还会层出不穷!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