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教育新闻

“锁”上小学生的抱怨之门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6日08:11 来源: 荆楚网

  最近,重庆九龙坡区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小涵同学写了首名为《没有钥匙的星期天》的诗,引起了许多同学和家长的共鸣。小涵控诉了自己周末除了画画和奥数,中午还要抽时间练钢琴的忙碌双休日生活。其妈妈更惊讶孩子能写出这样的诗所拥有的创造性。(12月13日《重庆时报》)

  这又是学生控诉没有自由课余时间,“兴趣班”压得喘不过气的现状。道出了如今家长将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强加在孩子身上,硬性地剥夺了孩子们童年时代的轻松和快乐。也又一次给国家一直倡导的“减负”工作当头一棒。孩子们仍旧背着沉甸甸的书包,甚至是拉着“行李箱式”的大书包,起早贪黑的上学,尤其是双休日、寒暑假等凡是孩子有空闲时间就要去上“兴趣班”,那简直就是毁掉孩子们兴趣的补习班。

  没有无源之水,当下中国的孩子们缺失无忧无虑童年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家长对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造成未来生活压力繁重、就业压力加重的过渡担忧。这不禁想让人反问一句:所谓的“兴趣班”真的是“赢在起跑线上”的“钥匙”吗?

  数千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经典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从每个孩子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地进行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孩子能扬长避短,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而当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呈人云亦云、扎堆效仿的状态。看“别人家的孩子”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按部就班强加给自己孩子雷同的学习方式,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天赋、兴趣和性格等是制定教育方针重要的衡量依据。小涵以控诉自己生活现状真情实感的流露写成了《没有钥匙的星期天》,足以证明这是位有文采的小学生,但其家长对其拥有这方面的能力表示惊讶,足以证明其家长在教育时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这实在与因材施教背道相驰。

  所以,家长在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时更要重视孩子自身的实际条件,否则便是揠苗助长。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金色童年里就该健康、快乐的成长,多接触世间百态,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要激发内心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走到适合孩子发展的最佳之路,否则强行在并不喜欢的“兴趣班”制造出来的就只能是“机器”。

  因材施教是事半功倍的好出路,这才能关上孩子们内心的抱怨之门,将抱怨牢牢“锁”起来。

  稿源:荆楚网

  作者:明硕勋

【纠错】编辑:陈敏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