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下发《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总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初中学生每天作业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等。(1月11日中新网)
按理,批改作业是老师的职责,但在一些地方,有些学校不但要求家长在孩子作业写完之后进行检查、签字,还要仔细批改孩子的家庭作业,并让其加以改正,这就有点过了。老师这样做,表面上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监督孩子做作业,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实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应该负起该负的责任。学校给学生布置多少作业,学生能不能完成,完成的质量怎么样,这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可以协助学校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但没有义务代理老师的职责,帮助批改作业。再说,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小学都没上过,给孩子批改作业,增加了家长精力和精神上的负担。批改作业是个技术活,如果批错了,可能会误导孩子。再说,如果家长把孩子的错误指出并改正了,那么老师怎么知道孩子的问题存在保处呢?因此,浙江省教育厅不准学校让家长为家生批改作业,可以让教育回归本位。
老师让家长帮孩子批改作业,也许不一定是偷赖和推责,有可能是想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这样做,看似有点道理,但也是一种不负责任。千百年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都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让家长配合的关键是,学校和教师要切实肩负起自身责任,履行好学校教育范畴内的职责。批改作业的过程,是老师发现教学漏洞的过程,可以从学生作业的错误中总结出授课中的存在问题,在作业讲解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亡羊补牢。而缺少了批改作业这个环节,家长的代劳掩盖了存在的问题,作业、分数失去了真实性,就难以监测教学效果,长此以往,教学质量必定打了折扣。
当然,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后,也不等于什么都不管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具有亲情这一天然优势,尤其是在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培养方面,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家长绝不能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只流于形式,甚至不管不问。家长在对孩子身体、生活方面的关心照顾的同时,必须配合学校督促好孩子的学习,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作业由家长批改,此风当刹。只有让老师和家长各自回归本位,厘清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才能让两者相互配合,桥路相连。当然,教育部门对家长批改孩子作业,不能一禁了之,更应挖挖这一现象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教育部门只有“关口前移”,通过“规则亮剑”,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应该给老师减负,才能倒逼家庭作业按规布置、求精求少真正落到实处。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