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词典上的动植物词条,总少不了一个熟悉的词——可食用,这与其是说中国人无所不敢吃,不如说中国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补,体内小宇宙和外面大世界一一对应,长得像什么就被认为能补什么,这补血,那补肾,若有人形的植物,人参太岁何首乌,滋阴补阳就差鸡犬升天了。只是,成年人拿身体当“炼丹炉”还则罢了,如果 “补药思维”贯穿在儿女教育中,恐怕会缘木求鱼,适得其反。
很多“中国式”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爱孩子的心是真诚的,但“爱的方程式”却写错了,尤其是在家庭教育方面。2月1日,“鹰爸”何烈胜和“裸跑弟”组织带领一群孩子,在江苏体育学院操场的雪地上,进行“雪地裸身”训练。这些儿童不少都是“微胖界”的生力军,他们确实需要类似的户外锻炼。只是,此次集体锻炼依旧是“吃补药”,就像节假日的补习班一样,是家长在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
家庭教育包括两方面,一是父母能够言传身教,二是父母懂得教育内容。简单的道理是,如果父母均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儿女必然也会是躺在沙发上的“土豆”。一个短暂的“雪地裸身”,更像是猎奇,是一场“教育秀”。同时,想以此提升儿女的素质和能力,希望跟着“裸跑弟”开开眼界,未尝不可,但一次性的“十全大补鸡汤”,纵然喝出滋味和营养,也只是临渴掘井,没有看到“退而结网”的付出和努力。父母奢望借此让儿女复制别人的成功,说到底就是脑中的教育理念像墙壁一样空白,显然家长才应该常吃“教育补药”,可很少有人意识并认可父母得为儿女教育短板承担责任。
如此,父母为孩子购买的某些教育,理念看上去高大上,内容学起来穷挫丑,高价低质。哭笑不得的是,不少家长眼中只有“别人家的孩子”,别人“进补”钢琴、国学、外语、武术,自家儿女也得张开嘴全部吃进去,至于合不合胃口能不能消化,并不关注。在教育方面,家长的错爱,反而扭曲了孩子的天性,通过食物能进补出健康的身体,却没能通过教育“进补”出理性的思维。究其根源,家长对儿女的教育,始终没能超过生存层面,碎片化的知识和经验,让儿女成长为实用主义者,抑或钱理群所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直白说,就是从“五道杠”成长为“阿玛尼”,物质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在取得这种成功之前,沉默的大多数有了奴性和暴虐的两极化趋势。
正因如此,身体健康思维碎片的人们,容易对权威人物产生人身依附,血缘意义上的父母是家长,心理层面的父母另有其人,没有合二为一。这也是不少群体同时具备狂热和冷漠两个完全相反特征的根本原因。父母把自己吃的“补药”,全都喂给儿女,不仅治不了自身的教育匮乏病症,还会因进补不当,给儿女埋下巨大的隐患。我以为,在雪地上裸身的,不应该是孩子,而应该是“为孩子好”的家长。只有家长转变了固有的“补药思维”,才能打破父慈子孝的等级制家庭结构,让儿女从心理层面成为独立个体,他们才有机会尝试解答“我是谁”的哲学命题——拥有理想,向往理性,超越吃喝拉撒的庸俗生活。
子不教父之过,家长别自以为是地给孩子吃“补药”,多治治自身携带的“教育传染病”,健康的父母才不会传染儿女。不限制他们的喜好自由,不安排他们的人生轨迹,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们会吃下这颗“以毒攻毒”的“大力丸”吗?
稿源:荆楚网
作者:赵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