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通报3所高校4起违纪问题典型案件,涉及多位高校领导。201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涉及高校反腐的数据显示,2015年共通报了34所高校的53名领导,其中一本院校33人,约占总人数的62%。(2月2日人民网)
在中央反腐的强压下,腐败分子度日如年。无论是在任高官,还是基层“蝇贪”,只要触碰贪腐,都难逃身陷囹圄的下场。随着反腐深入,原本隐藏在学校的贪腐分子也陆续被揪出。这些高校领导,不仅不收敛恶行,更将贪腐之手伸向学校招生。那些寒窗苦读十多载的学子,在招生腐败面前,无可奈何,高考的公平性也荡然无存。笔者认为,高校领导通过招生牟利不仅是践踏了教育公平,更严重危害到国家选才,他们因为一己私利,将人才拒之门外,却让“行贿蛀虫”繁衍生息。
的确,招生腐败的严重性不可小觑。国家通过统一高考,为不同层次大学招录人才,不仅实现了教育的相对公平,更让寒门学子有望“成功”。然而一些高校领导利益熏心,罔顾党纪国法,丧失心中底线,大搞权钱交易,让“识时务”者进入高等学府,损害教育公平。而且那些热衷“送钱”之人一旦进入社会,只会加倍索取,那么“蛀虫”繁衍就无穷尽矣!因此,招生腐败不只是高校领导贪图利益那么简单,其危害的往往是社会的风气和未来的发展。那么试问,在如此反腐的强压下,怎么还会出现招生腐败呢?
其实,招生腐败的根源还在于校园之内权力过于“封闭”。学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较任何政府部门都封闭,权力监管很难落到实处。那些热衷学术的教师无心参与权力运营,而那些手握权力之人又常常“勾肩搭背”,形成“共腐圈”,权力的脱缰加之监管的乏力,让高校腐败屡成法外盲区。因此,高校防腐的工作更加艰巨。如果不能为学校织密监管网,完善权力结构,实现权力制衡,那么高校腐败很难根治。
仅仅2015年,中纪委就通报了涉腐高校领导53人,如此严峻的形势告诉我们,腐败分子已经开始污染校园,如果不能及时清除这些“毒瘤”,其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伤害会更大。校园是培育英才的乐土,决不能让腐败分子污染了校园净土。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