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教育新闻

莫让“上学难”再成村民无奈之叹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8日08:28 来源: 荆楚网

  春节前夕,我们到鄂西湘南等地探亲访友,趁农民工返乡、家家户户团聚之际,走访了多地村寨农户,了解到农村孩子又出现上学难的问题。(2月16日  《人民日报》)

  “知识就是力量”。今天,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成就其未来的,或许只有教育。然而,据记者到农村走访调查,村校荒芜、教师老化、上学要长途跋涉、学龄儿童只知玩耍、家长没了督促学习的劲头,农村孩子已陷入“上学难”的困境。

  农村孩子“上学难”,其始作俑者是“撤点并校”。据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刘利民透露:“从2001年至2010年,全国小学由49.1万所减少到25.7万所,其中农村占减少总量的87.6%。初中由6.7万所减少到5.5万所,其中农村占减少总量的91.7%”。从今天来看,虽然这一举措有利于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但却出现了“上学路途远、上学成本高、安全隐患大”等弊端,也间接造成“家长管不了、学生不愿学”的问题。

  农村孩子“上学难”,折射出“义教”投入机制的弊端。我国义教实行的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财政体制。这一体制下,县级政府承担着巨大压力。对经济发展落后的县来说,“保运转”、“保饭碗”尚且举步艰难,加大“义教”投入只能沦为一句空话。对弱势的农村教育,地方政府自然更无暇顾及。

  “中国要美,乡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乡村,必须立足于本地人才的培养。村校“义教”,正是农村孩子成长的起点,今日的辍学就可能误尽他们一生。当前,应进一步推进“义教”均衡化,改变“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对贫困地区加大扶持力度;科学规整乡村校点布局、确保“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用好政策的无形之手,充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村校办学;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乡村教师扎根一线、积极办学。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莫让“上学难”再成村民无奈之叹,各级政府既要着眼于国计、又要着眼于民生,多从民众的角度去考量,主动履行责任、自觉担起义务。否则,必会为今日的“短视”付出代价。

  稿源:荆楚网

  作者:闲看云起

【纠错】编辑:陈敏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