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钢城第四小学学生在心理课上玩蒙眼作画游戏,培养彼此的默契 通讯员供图
本报讯(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吕璐)“同学们,你们在和异性同学交往时,遇到过哪些困惑?你们如何处理男女生的友谊?”前日上午,青山区钢城第四小学六年级(2)班的黄艳老师为该班学生上了一堂题为《嗨,男生女生》的心理课。课堂上,黄艳通过拔河、踢毽子等小游戏,引导学生发现异性同学身上的特点和优点,教他们如何健康从容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这一课来自钢城四小名为《心海拾贝》的心理教材,由钢城四小的老师和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合作,经过三年的教学实验和跟踪观察,为该校学生量身定制而成。全套教材共有12本,贯穿小学六年。
“学校7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或随迁子女,老师发现,他们不仅不擅长与他人交流,自己遇到烦恼也不知道如何排解。”该校教科室主任陈芳介绍,为让孩子们自信快乐起来,学校从2012年开始,陆续邀请武汉大学20多位心理学研究生和教授走进校园,根据该校学生心理状态和家长老师的教育困惑,制定教学计划。2013年3月,学校在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作为试点,开始每周一次的心理课,由研究生和班主任共同授课。经过两年的教学尝试和完善,教材最终于2015年出炉,并在全校各班推广。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不同学期的教材根据不同主题,分为若干单元。一年级以适应新环境、培养好习惯为主。三年级教孩子们管理情绪,如何与同学培养友谊。而六年级的课本则是引导学生面对成长的烦恼、科学管理时间、处理考试焦虑等。教学形式上,低年级以图片和视频为主,高年级增加聊天、思考等环节。为让心理课变得有趣,学校还结合分享课、心理游戏、户外活动等方式,让孩子和家长们都参与进来。
“学生们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项目执行人之一、武汉大学研究生郐丹回忆,在四年级的一次讲述勇气的课上,有位孩子发言很积极,让同学和老师都特别惊讶,原来这是她四年里第一次当众发言。
“心理课帮助了我,也影响了我爸爸。”六年级(2)班的王彬键说,父亲以前是家里的甩手掌柜,而在参加了几次小组活动后,开始陪他一起看书,还主动做起了家务。学生家长朱雅莹也欣喜于小侄女陈倩的改变。“她现在读四年级,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原本性格内向,很少和同学来往,学校开设心理课后,她交到了好朋友,性格也开朗了。这是对学生看不见的、一辈子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