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吴顺喜在为学生做辅导。
本报记者 程远州摄
中午1点半,正是午休时间,门突然被敲响了。
吴顺喜起身打开门,一个怯怯的身影挪了进来:“老师,我有几个问题想问您。”来人是藏族学生旦增。
10分钟后,前来请教的学生多了起来,把教师宿舍楼一楼吵出了一片热闹的氛围。
“很多学生想在课余时间提高成绩,我们也就定了个规矩,每天轮流排班,只要学生来敲门,就开始补课。”吴顺喜说。
吴顺喜来自湖北文理学院,是该校第三批“格桑花”支教队的队长。自2014年5月起,已有15名大学生加入“格桑花”,定点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
到雪域高原来支教,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第三批6名队员全部是湖北文理学院的学生,电子专业的吴顺喜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支教,平面设计专业的吕邦贾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少接触的美术课,精通历史的周建强、擅长数学的郑仕州、教英语的胡晓翔以及体育生廖文茂,每个人都努力将自己的所学所长,运用到教学之中,人均教授3门课程,给琼结县中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成绩显而易见。“有了湖北支教团队的创新方法,加上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琼结县中学2014年的中考成绩在山南12个县13所中学中由第十名跃居到第三名,2015年中考成绩排名由第三名跃居到第一名。”琼结县中学校长何风介绍,因为中考时高分考生大都去西藏内地班读书了,该校教学要求“低进高出”,学生基础较差,支教队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吴顺喜就创新了一种教学方法——扑克教学法。
“以前我自己考英语四六级时,喜欢将单词记在卡片上,随时记忆,来支教后,就把这个方法推广开了。”吴顺喜说,他辅导过的学生,人手一副“单词扑克牌”。
看似游戏的做法,激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多个班上形成了一股“卡片风”,这股风气,也让学生们的英语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实,我们的本意并非单纯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是想让高原上的孩子们能够了解外面的世界,开拓他们的视野。”吕邦贾坦言,还是学生的支教队员,很难说在教学上能比久站讲台的当地老师要强,他们的价值更体现在带来的变化上。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跟他们接触的学生们变得更开朗了,不像以前那样羞见生人了。
“我们刚来的时候,学生们多不敢来问问题,大部分学生从来没走出过琼结。”吴顺喜说,为此他们在各个班级开设了心理辅导课,每周开班会,给学生们讲述外面的世界。
时间一长,师生们“混熟”了,友谊也就结下了。
在支教队的宿舍门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祝福语和学生们的心里话。学生们把平时想对老师说但不好当面说的话,写成纸条,塞进门来,或者直接写在门上。
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支教的老师们也难以割舍这份情谊。吴顺喜在去年第一次支教时又吐又泻,今年他作为队长又回来了,只不过,这一次他没准备走,他考上了西藏自治区公务员。
去年来支教的柯长松也是如此,他选择报考西藏的选调生,“合同签了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