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教育新闻

武汉商学院大学生记者团赴江西寻访革命圣地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7日08:28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讯 通讯员 陈复利、张增 摄影 唐宇辰

    7月5日,武汉商学院大学生记者团“重走长征路”一行12人从瑞金返回武汉,历时5天,他们走访了被誉为“红军的故乡”的井冈山和有“共和国的摇篮”之称的瑞金等2个革命圣地,在对历史足迹的探访中,感受革命先辈在极其艰苦环境下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和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追求。

  4日,采访团来到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瑞金,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

  参观“二苏大”旧址  重温红色精神

  “二苏大”会址是12人瑞金之行的第一站。整个会址,俯瞰像一顶红军八角帽扣在地上,是人民大会堂的前身。

  走进礼堂,成员们仿佛看到了二苏大召开的场景,不禁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正在开会的他们。走过去,成员们在长板凳上依次而坐,感受开大会的肃穆。

  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大礼堂后侧的防空洞,是共和国人民防空史上的早期典范建筑,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召开各种会议提供了安全保障。

  从“二苏大”会址出来,采访团的成员们来到中央革命博物馆,感受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的工作场景。有些锈迹的大刀和枪支、弹药静静地沉睡在展柜中,像成员们诉说着当年的红色记忆。

  走在青砖路上,看着一座座旧址,2015级航空服务专业的陈秋玲说,“我们没有经历当年的困苦环境,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当年的满腔热情。”

  饮“红井”之水 不忘挖井之人

  “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让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这口井就是全世界饮用人数最多的井——红井。

  约半米高、直径2米左右青砖砌成的水泥井台下距井口两米左右是清澈的井水,20多公分宽的井台上是一个用红粗绳系着的打水木桶和两个竹制的取水器,水井旁的石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手掬一捧红井水,嗅一嗅,地下水独有的味道盈满鼻腔,轻饮一口下肚,泉水的甘甜滋润到心田。“这水很甜,即使太阳这么大也很凉,喝着很舒服,有种幸福的味道在里面。”2014级电子商务专业的胡珍珍喝了一口井水道。

  踏在这片红土地上,记者团的成员们回味着红井水的甘甜,听着旧址无言的诉说,感叹毛泽东等人的丰功伟绩,心中的红色信仰越发鲜明了。

  瞻仰红军烈士纪念塔  感受革命情怀

  品味过甘甜的红井水,采访团一行走进了红军烈士纪念塔前。“踏着先烈血跡前進”八个水泥大字从塔下延伸到它对面的红军检阅台前。

  成员脚步沉重地一步一步走到纪念塔前,周围的一切都是安静肃穆的,背后的大树就像是守护神,挺直地立成一排,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英魂。

  一位前来怀念的80多岁的老者指着塔上“红军烈士纪念塔”七个金色字说,“这七字只有‘烈’是最初的,其余的都是按照它来刻写的。”

  老人凝视着纪念塔讲背后的故事缓缓道来,他说,现在的纪念塔是1933年动工重建,1934年完工落成的。原本的纪念塔被炸毁,一个农民捡到了“幸存”的“烈”字,为了保护它,农民就把它偷偷地藏在自家的地底下,等到纪念塔重新修建的时候他就把它献了出来,当时的工程指导者梁伯台和工程设计者钱壮飞就以它的字体为标准刻写了其余六字。

  一天的时间,12名成员踏访铭刻伟人身影的旧址,浸润几代人心灵的红井,守护数万英魂的纪念塔,诉说革命前世今生的宗祠。瑞金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无数先烈的血迹,一山一水都诉说着苏区精神的真谛。此次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让成员们找到了革命的根,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革命情怀。

  据悉,此次探访是武汉商学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的开篇项目。

  此前,参访团已赴井冈山探访。在井冈山,采访团先后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位于茨坪和大井的毛泽东旧居,最后采访团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的铜像鞠躬致敬。“这里的看到的一幕幕让我非常震撼,每一件文物都好像有声音,参观完之后 ,只让我产生对革命先烈的敬重。”2015级电子商务专业的郝梦迪说。  

【纠错】编辑:陈敏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