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教育新闻

厦大博导事件,真相催场多难?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5日09:20 来源: 荆楚网

  今年7月10日,厦大学生发布微博,称博导吴春明诱奸、性骚扰女学生。三个月过去,厦大未公布事件的调查进展。10月13日,曾三次与其开房的当事女生称“吴在办公室拿出避孕套,要求与其发生性关系”。吴与学生聊天记录短信曝光。(10月14日中国网)

  三个月是个很有意思的时间节点,譬如中华医学会被审计署点名而坚顽强沉默,譬如厦大博导疑似涉嫌诱奸事件迟迟没有“下回分解”。起因迥异,结果无差,各个安然无恙。尽管7月21日晚,厦门大学公开了事件调查组的电话以及邮箱,希望接受举报人提供有关证据;遗憾的是,倏忽一个季度过去,这其间,当事人言之邈邈、公众质疑无休、媒体推波助澜,真相迟滞难出。

  值得注意的是此后的两个细节:一是今年教师节来临之际,由256位来自国内外高校教师、学者和学生参与联署的两封公开信,于9月9日分别被寄给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联名信呼吁彻查厦大性骚扰事件,建议教育部以此事为契机,制定出台《高等教育学校性骚扰防治管理办法》,同时建议厦大率先建立高校性骚扰防范机制。二是时隔一个月,10月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及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教育部门应声而动,反应迅速,初衷可嘉。不过,性骚扰及其背后折射的高校教科研领域自由裁量权失范失衡,究竟是个师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恐怕见仁见智。此前,厦大教授易中天建言如何追求理想大学时称,首先要给大学教授建立底线,譬如“教授不能跟学生抢女朋友”。这话当然无须庸俗化理解,但一个背景毋庸讳言:少数高校教育教学及管理者,确实因为“长袖善舞”而底线沦丧。

  历史而言,道德诘责这回事最不靠谱。厦大博导疑似涉嫌诱奸事件之所以引发公众热议,倒不是中国的民众见不得师生恋、看不得伦理领域的奇葩或奇迹,而是担心两点:一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手里的资源与权力是否“大过天”?若真如此,“性索贿”与“性交易”,恐怕比摊在台面上的骚扰更值得警惕。二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这番“净土”究竟有无得力监管?如果“开房费”等果真都能财政报销,制度如此缺心眼,还谈什么信念理想、谈什么世界一流?

  尽管人性是个复杂的事物,也尽管各种利益输送与勾兑未必如碎片化的爆料那么简单,但,高校师生之间的寻常关系,总该有刚性秩序可以规制。因为在教育教学关系中,教育者的强势职业地位是板上钉钉的,那么,如何保障学生权益不被教育者私人意志所戕害,这恐怕是深化教育改革议题中的热点环节。眼下,工具理性的考招制度在调整,而人文关怀的权责关系似乎还在被遗忘的角度。从女大学生失联到女大学生被教授骚扰,这都警示着相关安全教育、举报监督机制、防范层面的教育与培训,不能继续阙如。

  博导疑似涉嫌诱奸事件的复杂程度总比不上航班失联。三个月,民意关切不断、当事人爆料不断,高校及主管部门何以无声无息?即便刮骨疗伤需要假以时日,也该告知公众,调查处理的真实进展。时日长久,中国高校及管理者的斯文与公信,果真经得起装聋作哑的“拖字诀”?

  稿源:荆楚网

  作者:邓海建

【纠错】编辑:陈敏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