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为《人大本科毕业“回炉”读高职,图啥》的新闻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过,一些网友质疑该报道中主角“乔东”的身份。记者3日先后联系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两所学校均表示正在核实。(8月4日中国新闻网)
一个已毕业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后,感到知识不够用,再报班学习新技术,这本无可非议,但此报道中的主人翁“乔东”冠以“人民大学毕业生”,就显得格外吸人眼球,成为关注的热点,这其实是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一个人接受大学教育,不管是在名校还是高职,也不管学了哪个专业,大学几年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实践人生的一次阅历,这与毕业后从事何种工作并没有绝对的联系。并非北大、清华、人大的毕业生就意味着要谋高职、入好岗、当白领,也未必高职毕业生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其实,一个人从事哪行,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与原就读的大学无关,也与学历高低无关。
现代的社会,虽然学历很重要,但是能力更为重要。一个人从走上社会的第一天起,不管你是来自清华、北大,还是来自普通的高职院校,学生时期的一切都已归零。“一个技术吃一辈子”、“一本文凭走到黑”早已成为历史,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经得起摸爬滚打。俗话说得好,非学无以成才,专业能力是安身立命之本。在清华、北大读书,未必能学到从事工种的专业技术,而一名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也未必不能成为技术过硬的蓝领。一个人专业知识结构的不足,必须依靠入职后的不断学习来加以弥补,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才会带给我们作为职业人的踏实与充实、尊严与幸福。因此,不管是人大还是北大,毕业入职后选择再“回炉”高职院校学习专业知识,并不是一件觉得可笑的事,也不会因此而降低了个人身份,更不会毁了原就读大学的称誉。
有人或许质疑,人大毕业本科生“回炉”到高职院校学习,这是浪费教育资源,也是浪费人才资源。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在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低就业也是就业,无论如何,低就业比不就业,比待在家中啃老,比无所事事,要好要强百倍。而一个人想要就业创业,想要有所作为,不一定都是从事高就业开始,也不是都要坐在办公室当领导,才显示出其能力水平的份量,才显示出名校毕业证的含金量。职场尤如战场,只有具备了充分的竞争的能力,才能在职场中站住脚,才能在同行中有地位、有作为,如果就拿着那本文凭不放,舍不得在干中学,也不想在苦中练,那光有一本名校文凭也是使然;如果毕业于名校的高学历者不懂变通,不能主动适应,一味孤芳自赏,待价而沽,高不成低不就,那才是真的浪费人才,可惜人才。因此,如果说工作是积累人生经验、职场经验,那么,“回炉”学习就是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铺就一条阳光大道。
总之,社会有分工,职业无贵贱。我们更应清楚,高学历毕业,低学历谋职并不成其为一个问题,而是当前就业难形势下的一种正常现象。名校有尊严,高职不掉价。万丈高楼平地起,名校本科毕业生“回炉”读高职并不丢人。是雄鹰,总有高飞的一天。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是人才,总有出头之日。但是,没有默默耕耘,没有日积月累,没有勤学苦练,哪来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稿源:荆楚网
作者:林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