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的推广,有效地解决了我国这个人口大国的温饱问题,但培育优质、高产的水稻,仍然是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的一项长期任务。作为多年奋战在杂交水稻新品种培育和科研第一线的农业科技专家,朱英国把为我国粮食安全出力、为我国农业增产、为我国农民增收服务视为己任,从1972年起,朱英国从水稻育种材料源头创新入手,为培育出新型不育系和杂交水稻新品种长期探索。他始终坚持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坚持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详细】
朱英国图库
朱英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专家。男,1939年11月生,湖北罗田人。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40余年来,始终坚持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坚持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详细】
1939年,朱英国生于大别山区罗田县。在贫困中长大,目睹了大量关于土地和粮食的悲喜剧。
1959年,朱英国考上了武汉大学生物系。
1972年,朱英国开始进行水稻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因海南岛,每年可以比湖北多种一季水稻,可以大大加快水稻育种科研速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