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黄伟在“雪龙”号上 (由通讯员陈静、王英提供)
楚天金报讯(记者徐伯行 通讯员陈静、王英)“刚回到家那几天很不习惯,常常出现头晕的症状,出门也老是忘了带钱包和手机。”黄伟笑着告诉记者。今年1月初,“雪龙”号科考船在南极为营救俄罗斯邮船遇冰受困,引起广泛关注。这条船上唯一的武汉人——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教师黄伟,17日返回学校,向师生们讲述了“雪龙”号受困5天5夜的生活。
气象情况 一天一报
40岁的黄伟是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去年12月17日,在中山站登上“雪龙”号准备随船归国。“‘雪龙’号刚被困住时,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的”黄伟说,但大伙儿就船上的能源、食物、淡水等生活物资进行了分析讨论,“得知资源充足后,大家也都冷静下来,再次投入工作中”。那几天,船上每天都有气象情况通报,脱困方案也是反复讨论,大家坚信“脱困只等一个最佳时机”。
蛋糕福利 一抢而光
“雪龙”号上配备有5名厨师,黄伟随中山站科考队员登船后,便志愿加入了餐饮服务,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早上5点起床,在7点前就要做好早餐,一般是牛奶、包子、馒头。中餐和晚餐则是三菜一汤的标配,红烧鱼、红烧肉、虾仁、炒青菜、牛肉汤、番茄汤等都位列食谱。“科考人员在船上最喜欢吃虾仁和红烧鱼了,每当有这两样菜的时候,他们总能多添一碗饭”,黄伟说。
在“雪龙”号受困的那几天,黄伟和其他厨师还特意做了些蛋糕当“福利”,“每次做出的蛋糕不到1分钟就一扫而空”。
除了蛋糕“福利”,大伙儿还一起包了一次饺子,“50斤面粉,包了一下午”,很多科考队员也参与进来,组成了60余人的“包饺子大军”。
学习讲座 照常进行
“被困的几天虽然活动区域有限,但是活动的内容却不少”,黄伟说。
船上举办了乒乓球比赛和篮球投篮比赛让人舒活筋骨,传统项目棋牌游戏让人放松心情,看看电脑上存储的电影,大家开心聊聊天。
在网络正常时,黄伟还会浏览一下新闻,“看看新闻,就会发现自己与外界并没有断绝联系”。船上每周一次的“南极大学”讲座也照常举行,“被困时听了一课泊船知识,挺有意思的”。
脱困时刻 拍照留念
1月7号“雪龙”号脱困当天,黄伟仍在工作。“当时,只感受到船体的移动”,黄伟说。“雪龙”号驶出重冰区的消息传出后,他才跑到船头上,发现驾驶台聚了很多人,有的拿着望远镜观看情况,有的在甲板上拍照留念。1月29日,黄伟登上了长城站,并在那里度过了春节。在长城站休整了4天后,黄伟登上飞机,中转3次后,在2月8日凌晨回到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