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青春在线

大冶追授欧平琴"道德模范" 学生网上祭"小妈"

发布时间:2014-04-17 08:33:21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记者 王舒娴 通讯员 姚昭 丁星朗

  4月16日,记者从大冶市文明办获悉,大冶市文明办决定追授特教老师欧平琴同志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在网上,她的学生还为其开办了“大冶最美特教老师欧平琴纪念馆”,持续祭奠他们视为“小妈”的欧老师。

  师风师德的“标杆” 学生网上持续祭奠“小妈”

  “恍惚间,觉得你还在!”这是欧平琴昔日的同事陈琼开对记者说到的,而在4月12日凌晨欧平琴离世后,学习和传承欧平琴精神,完成她未尽的事业……大家在以各种方式希望留下欧平琴的精神。

  4月14日,大冶市教育局副局长林中川在欧平琴的追悼会上说,他和欧平琴有过多次接触,欧老师低调、专业、勤勉,师德高尚,爱生如子,是师风师德的标杆。“大冶市教育局将号召全市7000多名教师员工向欧平琴老师学习,将欧老师的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欧老师虽然走了,但她的精神会一直在大冶市教育系统传扬。”

  4月16日,大冶市文明办决定追授特教老师欧平琴同志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希望大家借助道德的力量,学习她作为一个普通党员的精神,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在网上,她的学生还为其开办了“大冶最美特教老师欧平琴纪念馆”给“小妈”捎话,希望她能听见——

  2014-4-16 15:35:29  “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尊老爱幼的大爱情怀、无私奉献的品格风范、严谨务实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2014-4-16 14:19:15 “你走了,不顾我们这么多的挽留……你走了,永远在我的心中……”

  2014-4-16 9:24:56“亲爱的你,好多话想对你说,一次次在心里默想……我会走你没走完的路,看我们曾看过的风景,爱你曾关爱的人……”

  2014-4-16 0:18:17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你的伟大,母校因你而伟大,永远的母校,永远的老师……愿你在天堂快乐!”

  ……

  这些日,欧平琴的亲人、同事、学生们,不敢停下、不愿停下,不停地以各种方式祭奠欧平琴,惟愿她的精神和影子能留下。

  学生:还没来得及好好孝敬“妈妈”

  陈清明哭了,陈铜山哭了,从广东等各个地方赶来送欧平琴最后一程的她的残障天使们哭得撕心裂肺……

  2006年6月,陈清明收到欧妈妈的邀请——参加毕业典礼。其实,早在2002年陈清明就辍了学,欧妈妈百般劝说也没能改变陈家父母的决定。在社会上漂泊的四年,陈清明四处打零工。就是这次特别的邀请,改变了陈清明的命运。毕业典礼上,欧老师请来在助残日活动中结识的一批爱心人士。后来,一位来自东莞的工艺制品厂老板相中了陈清明。在这家工艺制品厂站稳脚跟后,陈清明又把特教学校同学陈铜山带到这家工厂。“小妈一直嘱咐我,残疾孩子一定要相互照应。”陈清明用手语比划着。

  进入工艺制品厂的陈铜山,因为诚实忠厚、吃苦耐劳很快赢得老板的信任。与陈清明一样,做了主管的陈铜山,又接连介绍5个特教学校同学去厂里上班。

  4月16日,这些孩子都自发从广东回来来送欧妈妈最后一程。“没有小妈,我们什么都不是。”陈铜山用手语传达着对欧妈妈的感激。

  肖龙平来了,这个欧妈妈只教了一年的学生带着妻儿来了送别欧妈妈。

  肖龙平初中毕业后,欧老师担心这个孩子过于忠厚,难以找到工作。“没有手艺,孩子怎么能在社会上谋生?”欧老师四处奔波,终于找到东楚厨艺大酒店总经理罗文先生,希望酒店能收下肖龙平当学徒。一个老师,在学生毕业后还为他的工作操心。感动之余,罗文答应了请求。

  如今,肖龙平结了婚有了小孩,和妻子张群芳在金山店镇开了一家早餐店,每月有近三千块钱的收入。

  “小妈就是我们的亲妈。”张群芳还记得,结婚前和肖龙平一起去市里拍婚纱照,欧妈妈不但请他们吃饭以示道贺,那天还专门租车送他们回金山店。

  2011年暑假,张群芳即将临产,两个人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小夫妻俩慌了神。肖龙平想起了给欧妈妈发短信求助。欧妈妈立刻回复短信:迅速送到就近大医院,其他事等我来办。吩咐完毕,她立即采购好奶瓶、包被、婴儿衣裤、尿不湿等婴儿用品,就匆匆赶往黄石市五医院。母子平安,小夫妻俩满含热泪请欧妈妈为孩子起名。

  欧平琴一生未生育。

  学生侯细平写道,“小妈,您曾经对我们说,你的家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也想告诉您,虽然您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都是您的孩子。只要您活着,哪怕因为药物作用变傻了,我们会像当初您对待我们一样,养您、孝顺您。”可是,欧妈妈没能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同事:因为她,我们才跟着来到大冶

  欧平琴同事陈珊的父亲,一位头发花白的花甲老人,也从百里之外的咸宁赶来为欧平琴送行。在低回的哀乐声中,老人手拿白花,鼻翼上挂着泪痕。“小欧是个好姑娘,这么年轻就走了,我很心痛。”

  回忆和欧平琴一起的点点滴滴,对陈珊和几个姐妹来说是件残酷的事情。“十根指头,只剩九根了……”同事杨渊伸出双手,眼泪悄然落下。

  杨渊是欧平琴的恩施老乡和小师妹,“因为她,我跟着来到大冶。如今,她却丢下我一个。”

  2008年,湖北省首届聋校语文公开课,学校有一个参赛名额。大家都准备推荐欧平琴参赛。在湖北特教界,有人说只要欧平琴来参赛,那一等奖基本就被她预定了。16年特教生涯,作为湖北省骨干教师的欧平琴多次在省级公开课上夺魁。而这一次,欧平琴决定把机会留给新人杨渊,“要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不然将来我们学校的人才队伍就会青黄不接。”欧平琴给出这样的理由。此后,欧平琴多次深入杨渊的课堂,帮助杨渊修改课件,加工教案,找不足,抠细节。不负所望,杨渊捧回了省级二等奖。

  陈珊说:“如果说她是杨渊教学上的师傅,那么她就是我做人上的师傅。” 刚参加工作时的陈珊是个娇气的女孩。有一次,班里有个叫小世的孩子大便失禁,陈珊皱着眉头把孩子带到卫生间,还没帮孩子脱下脏裤子,刺鼻的臭味就让她忍不住呕吐。欧平琴闻讯赶来,麻利地脱下孩子的脏裤子在水龙头下冲洗干净,又用热水帮孩子清洗身体。看着欧平琴若无其事的样子,陈珊暗自惭愧。现在的陈珊,即使擦洗学校的便池也不再皱眉头。如今,她已经成长为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陈珊和老公结婚,欧平琴一手帮忙操办。“那时,我们夫妻没有什么积蓄,许多生活用品都是她送的……”话没说完,陈珊的眼睛就红了。

  “曾经的师姐,现在的同事,二十年的姐妹,那么多温馨美好的过往,留在我脑海里的尽是你灿烂的笑容。”同事陈琼开,在自己的微博里深情写道。

  忘不了她的还有孙全云,前几年弟弟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欧平琴像对自己弟弟一样,东奔西走想办法;忘不了她的还有新教师黄燕燕,有次聊天,黄燕燕偶然说起恩施的腊肉好吃,结果那年冬天欧平琴就托老家人捎来了腊肉。“她总是把别人的点滴小事都当成自己的大事。”说这话的时候,眼泪模糊了孙全云的双眼。

  公婆:儿女中没一个比她还孝顺

  “我一辈子没到过天安门,一辈子没见过毛主席。”80多岁的公公胡安葵曾经无意中透露了这样一个心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2011年假期,欧平琴提出要带二老外出旅游,当时,丈夫忙于工作抽不开身,提出再等一段时间。但欧平琴说,“老人年纪大了,尽孝不能等。”随后,她带着公公婆婆和自己母亲三位老人,看了天安门、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爬了长城,为老人拍下上百张照片留作纪念。

  刚刚入院时,欧平琴不忘向丈夫交代:“老公,记得给咱妈买药,妈年纪太大,腿脚不好,要长期补钙。”这个“咱妈”说的是婆婆。

  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胡安葵老人老泪纵横,“平琴对我和老伴,真是比自己儿女还要贴心。我和老伴没福气,留不住这么好的儿媳妇啊!”

  “我到现在都觉得有愧于她。”从新疆赶回的哥哥欧平恩哽咽地说。

  欧平恩比妹妹欧平琴大两岁。他说,小时候,每天上学要走六七里山路;有时候,妹妹走不动了,他就背妹妹走。“那时家里穷,每到开学父亲都要出门去借那十几块钱的学费。每逢星期天,我带着妹妹去赶集,卖自家产的菜,妹妹长得漂亮,嘴巴也甜,卖的菜总是比我多。”谈起儿时记忆,欧平恩情不能自已。

  兄妹俩成绩都不错。上小学时,欧平琴是恩施州的三好学生,哥哥欧平恩是恩施市的三好学生。兄妹俩上初中后的一天,父亲将两人叫到一起说,家里能力有限,如果两个都读大学,家里供不起,只能一个上大学,另一个上中专。

  欧平恩说,妹妹比他聪明、懂事,当时,他还没转过弯来,不料一旁的妹妹很轻松地说,“那就我去上中专嘛。”就这样,欧平琴踏上了特殊教育之路。

  据介绍,欧平琴生前月工资不足2000元,但是她经常把钱省下来资助别人,自己却只能捡别人的旧衣服穿。正如陈珊说,“平琴一辈子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唯独没有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