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校傲荆楚

冷余生:全国首届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发布时间:2017-11-27 10:47:07来源: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

  文/程曼诗 熊成林

  出生于1936年的冷余生教授倾注60年的心血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从事高等教育研究30余年,广泛学习各学科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教育思想。

今年中秋节前夕,校党委书记尚钢(左)看望慰问冷余生先生

  冷老是湖北大学教育学院退休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曾任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教育学知名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出版有《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适应性研究》等7部著作,发表了《中国大学精神的命运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前沿的几个问题》、《大学教学过程中学习与发现的关系》等60余篇论文,1990年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冷余生教授(右二)在接受学生采访

  在高等教育的研究中,冷老十分注重“教育质量”,他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目标,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因此质量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两个核心的命题。他用“烧开水理论”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校的身份一夜之间升级了,外在包装华丽了,内部的软硬件设施却没有相应的提升,相对于用同样的火力去烧一壶水和一锅水,一壶水可以沸腾,一锅水却只是温热。”

  在冷老看来,当前大学最核心的问题是“大学精神”的缺失。“以北大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大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主导的学术自由的精神。50多年来,中国大学精神的传统既有传承,也有失落断层,当前面临着独立性与依附性、学术性与功利性两大矛盾。为了发扬学术自由的精神,必须坚持大学的独立性,正确处理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正确处理学术性与功利性的关系。同时,为了改善大学精神的制度环境,很有必要专门制订保障学术自由的相关法律,用看得见的条文切实地保护学术自由。”冷老对此拿出自己的方案。

冷余生等主编的《高等教育学》

  对于教学,他提出老师讲课要“有骨有肉”,“骨”指严密的逻辑框架,“肉”指丰富的知识内涵。正如冷老所说,“教育不只是一门停留在理论高度的科学,它更与生活息息相关。脚踏实地的去做研究,注重细节,联系实际,才能将一个问题研究透彻,才能让它对实际情况更有裨益。”

  经典的教育学思想与冷老长期的教学实践分不开。1960年至1981年,冷余生先后在武汉师范学院(湖大前身)地理系、化学系、生物系从事党政领导工作。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懂得要时刻抓住学习的机会。“干什么,学什么,研究什么”是冷余生信奉的箴言。他广泛涉猎地理、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并形成了独有的读书方法。

  冷老早年学习知识不分文理,博采众长。他坚持带着问题去读书,对于理科方面的书本,都是定性的读,钻研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现:学化学,他自学了无机化学;学生物,他对研究生命的起源格外感兴趣;学地理,他自学了宇宙起源和地球起源。

  终身学习是冷老的突出特点。他说,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也学了一辈子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兜兜转转换了好几个专业,在外人眼里这是放弃了对知识更深层次的挖掘。可是于他而言,这不可谓不是一种人生之道。冷老认为学习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充实自我,提高一个人的内在修养,龙应台也说:“品味、道德、智慧,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冷余生也从言传身教中摸索出了一套教育模式,他创造性的总结为“三要原则”,即:说话要有逻辑、办事要有条理、对人要有礼貌,并以此教育子女。他恳切地希望身边人,特别是还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们,能以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条理做事,以礼貌真诚的心态为人。

  晚年的冷老,少了工作的辛劳,多了一份闲适与安逸。漫步于校园,他还是当年那个善思者,用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发现、提出、解决问题。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