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范围图
湖北日报讯
昨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规划的主要有哪些“干货”?赣鄂湘三省如何携手走向未来?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施子海、地区司副司长于合军,对规划进行权威解读。
1.省际城市组团
咸宁—岳阳—九江:重点推进跨界流域治理、省界市场建设、路网联通和扶贫开发。
荆州—岳阳—常德—益阳:积极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九江—黄冈—黄石:积极探索跨江、跨省合作新模式,推动黄梅小池融入九江发展。
长沙、株洲、湘潭—新余、宜春、萍乡:打造湘赣边界红色旅游带和跨省产业合作示范区。
黄冈—安庆—六安:探索建立大别山旅游和特色产业协作区。
九江—安庆—池州—景德镇:共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2.市民化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就(创)业基地落户。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3.快速铁路
建设杭州经长沙至昆明、合肥至九江、南昌至赣州、赣州至深圳、九江至武汉、武汉至西安、怀化经邵阳至衡阳、重庆至郑州等铁路;建设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城际铁路。形成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铁路网。
4.产业集群
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包括装备制造业、汽车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工产业、家电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无障碍旅游
建立互为旅游目的地客源联动机制,发挥长江水道和高铁优势,整合发展长江三峡—荆州—长沙—洞庭湖(岳阳楼)—武汉(黄鹤楼)—九江(庐山)—鄱阳湖—南昌(滕王阁)沿江旅游线路,共同打造高铁旅游走廊等精品旅游路线和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探索推行旅游“一票通”,引导旅游企业联合“走出去”。
6.回归工程
鼓励海内外楚商、湘商、赣商返乡投资兴业和外出农村劳动力回乡就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吸纳返乡人员参股等方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建立相应的创业园,在金融、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7.统一市场
促进城市群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一体化。实现组织机构代码、企业登记、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监管等信用信息共享,支持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建设。推进城市群12315、12365等平台联网运行,建立消费维权联席会议制度。
8.共建“绿心”
构建以幕阜山和罗霄山为主体,以沿江、沿湖和主要交通轴线绿色廊道为纽带的城市群生态屏障,建设城市群“绿心”。实施封山育林,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建设,统筹考虑“绿心”涉及的有关县(市、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问题。
9.科教交流
武汉、长沙、南昌等地高等学校开展联合办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访学、学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与合作。搭建教学科研平台,推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10.医保直通
促进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对接,探索实施异地就医结算和“医保直通车”制度,推动社会保障卡在城市群内通用,逐步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建立区域内医保基金跨省结算机制,逐步实现跨地区参保人员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和跨区域实时监管,建立参保患者异地就诊协同管理机制。
“一二三”读懂长中群规划
湖北日报讯
一个明确范围
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
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
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
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2014年生产总值6万亿元,人口1.21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3.3%、8.8%、8.8%。
两大发展目标
到2020年,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对接联网,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市场一体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
到2030年,稳步走上科学发展道路,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三大中心城市
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
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
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
环鄱阳湖城市群:建设成为大湖流域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低碳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机制”出现65次
构建中三角体现改革创新精神
湖北日报讯 与之前发布的珠三角、长三角的规划或区域战略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改革创新?
整个规划当中,“机制”一词出现了65次,“体制”出现了12次。“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的重要特点之一。”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于合军说。“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国家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力求有所突破。”
长江中游城市群涉及3个省、31个市,创新协调区域利益关系的体制机制是面临的现实难题。“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一体化,是我们编制规划时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作为城市群发展的支撑和动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于合军说。“体制机制创新本身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使改革能够落地的具体措施。”于合军介绍,规划提出了创新城镇联动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在基础设施方面提出了综合交通运输与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些改革创新的思路,在水利建设方面提出了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在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跨区域的环保机制、社会治理等方面都有一些机制的设计和安排,在推进区域合作、简政放权和强化服务等方面,规划里也都有比较充分的体现。“这些都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施子海指出,除了强调体制机制创新,《规划》还具有五方面特点。一是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二是紧扣协同发展这一主线,推进一体化发展。三是突破重点合作领域,以城镇发展联动、基础设施互联等六个方面为重点。四是坚持开放合作发展,实现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五是加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有关规划相衔接。
新常态下打造新增长极
中三角有望保持9%以上增速
湖北日报讯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长江中游城市群今年仍有望保持9%以上的经济增速,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于合军称,构建中三角,有利于协同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
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条件比较优越,经济实力较强,城镇化基础良好,合作交流密切,并且科教人才及劳动力资源十分密集。这决定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最有希望的一个突破口。“初步测算了一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去年经济总量大概6万亿元左右,约占全国的8.8%,略低于京津冀,与珠三角的九个核心城市的经济体量大体相当。”于合军说,但长江中游城市群显着特点是,目前发展态势良好。前期调研发现,今年仍有望保持9%以上的经济增速。“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还有利于打通长江经济带‘中梗阻’。”于合军说,如果把长江经济带比喻成一条长龙,那么长江中游城市群就是龙腰,如果这一段不活,龙头、龙尾必然联系不上。“从这个意义上讲,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可以尽快培育形成长江经济带,打造成全国甚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经济带、支撑带。”
于合军称,作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一部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引领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而且有利于探索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有利于引领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辩证看待产业同质化
关键要避免恶性竞争
湖北日报讯 赣鄂湘三省产业同质化严重,如何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于合军表示,要辩证地看待区域产业同质化问题,关键是要避免恶性竞争和内部的相互蚕食。
于合军说,跨区域的城市群规划,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让城市群中各个单元城市能够一体化发展、协同发展。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往来十分密切,有很多的共性。“因此,我们在规划中,专门有一章对产业分工协作进行突出强调,推动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城市群产业布局调整和协同发展。”“要辩证看待区域产业同质化的问题。”于合军强调,区域内一定程度的同质化,有利于联手打造产业集群,增强区域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同质化的核心是要避免恶性竞争和内部的相互蚕食。如果合理引导内部竞争,防止产生恶性竞争,一定区域的同质化反而有利于打造产业集群。
比如,规划里面提出,要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高技术产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这三个中心对于几大板块、对于城市群当中的各个城市都是适用的。把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争取能够形成产业集群,让全产业链在这个区域进行布局,整体竞争力也就提升了。“毕竟,就单个城市来说,实力和竞争力还是要弱一些,如果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话,竞争力就会更强。”于合军说。
那么,如何避免内部的同质竞争,需要对大的主导产业框架进行细分。“比如在规划的有关专栏中,以及在专门针对产业发展的表述里面,就对各城市产业发展重点方向进行了明确。”于合军说,赣鄂湘三省在产业的细分上也有不同的分工,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规划就如何推进错位发展、如何协调利益关系进行了安排。比如,生物产业重点要在哪儿发展、光电产业重点在哪儿发展、家电产业要在哪儿发展等等,从而推动构建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套的格局,形成整体合力。
不沿边不靠海
“一带一路”开辟千载难逢开放机遇
湖北日报讯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处中部,既不沿边、也不靠海,如何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确,内陆地区不沿边、不靠海,在开放方面总体来讲不具有明显优势。”于合军说,但随着国家全方位深入推进对外开放,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深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对外开放机遇,在内部更具合力,对外部更具吸引力,走出去更具竞争力。
如何深化开放合作?《规划》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共建开放通道和平台。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多层次对外交通运输通道,加强沿江各口岸监管平台建设、完善口岸综合服务体系和口岸联络协调机制,推动沿江通关协作,促进区域通关一体化等,以及在符合全国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在条件具备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同时,城市群内部要联手打造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实现商务信息的互通共享,共同做大做强“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区域性会展平台。
二是完善国内区域合作。长江中游城市群往东是长三角,往南是珠三角,往北是中原城市群,往西是成渝城市群,非常适合与各个区域相互联动,深化各区域之间的开放合作。
三是大力推进国际合作。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在经贸投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科教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可以进一步的深化;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在港口建设与运行、临港经济发展、航运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扩大;与欧洲莱茵河流域在水质保障、动物保护、防洪治患等方面,与日本、韩国等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多合作。这些合作过去有可能是单个城市,现在通过打造联合体,把个体和各个区域的优势整合起来,能够相互共享,从而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度,以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区域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 编辑:李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