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武汉7月30日电 2016年初夏的湖北。百年不遇的超强暴雨扑面而来,六轮强降雨之后的荆楚大地,一片水乡泽国。
灾害天气对农业的破坏总是首当其冲。良田被冲,畜禽受淹,农业基础设施被毁,鱼塘汪洋一片……种植、畜牧、水产,农业各行业纷纷告急。
截至7月27日上午12时,湖北省农业受灾面积3272.94万亩,成灾1677.04万亩,绝收452.3万亩,部分农业生产设施被毁坏,水产、畜牧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枯燥的数据背后,是农民兄弟黯然伤神的眼睛。
50个工作组深入抗灾一线
灾害天气伊始,与农民兄弟血脉相联的农业工作者闻风而动。
6月19日,湖北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赴灾区指导农业抗灾救灾的紧急通知》,紧接着,由厅领导带队的11个工作组奔赴重灾区指导抗灾救灾。
7月2日9时起,启动湖北省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Ⅲ级响应,省农业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灾情日报告制。
灾情就是命令,抗灾救灾恢复生产成为农业系统履职尽责的主战场。
7月4日晚,一则紧急通知通过各种渠道发送到省农业厅系统所有工作人员:由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的29个工作组于次日奔赴灾区指导抗灾救灾。
“敢于担当、深入一线、严守纪律”。7月5日上午8时,省农业厅会议室,抗灾救灾紧急动员部署会正在进行。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贵洲简短的动员讲话后,带着行李参会的200余名农业战线的领导、专家一转身就钻进了瓢泼的雨中。
狂风肆虐,暴雨如注。省农业厅应急指挥中心电话铃声不断,灾情统计数据每日骤增。
7月11日,增派的10个工作组再赴灾区。至此,全厅共50个工作组深入抗灾一线,累计组织2000多人次参加抗灾救灾。
淌着齐膝深的积水察看灾情,踏着泥泞的小路共商对策。省农业厅的同志来了、市县农业系统的同志和乡镇农技人员到了,风雨中,他们与农民兄弟携手并肩。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灾害天气期间,省农业厅机关大楼阒静无声,而乡村田埂边,池塘前,却活跃着农业工作者忙碌的身影。
暴雨洪涝将红安县太平桥镇太平桥村沁苑合作社基地化为汪洋,300多亩设施西瓜全毁,损失500多万元。巨大的损失让基地负责人马青梅心如刀绞,他已有两天两夜没吃东西,感觉自己都快挺不住了。7月3日,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一行来到基地。察看灾情,了解困难,鼓励他要树立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勇气,指导他科学抗灾。
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雨季,这里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暴雨中,厅领导身先士卒,党员干部吃苦在前。
7月14日晨,救灾工作专家小组从武汉出发,首站奔赴受灾较为严重的武穴。
在大法寺镇田畈村黄泥湖畈村村民朱正奇的稻田边,大水将秧苗冲得七零八落。朱正奇伤感地说,他家种了10亩稻,一半已绝收,现在准备抢救另外一半作为再生稻。
水稻专家羿国香跳进泥田里,他仔细观察再生稻头季穗头后提醒朱正奇:“两季配套栽培技术要环环扣紧才能高产。这一季稻生育期因灾推迟,对本季产量影响不大,对再生稻生长却存在风险,如果能在7月20日前齐穗,则能保证8月20日前正常收割,不影响再生稻生产”。
打硬仗,能吃苦。省农业厅救灾工作组辗转多地,一双胶鞋,一身雨水,舍小家,不言累,工作队员常常是十天半个月也不回家。
(作者: 编辑:唐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