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保
沈胜文
陈慧丽
王锋
罗跃军
王华
昨日,6位先进典型代表在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言。他们是我市近年来涌现出的一大批立足岗位、勇当先锋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
他们有的是扎根一线、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有的是立足武汉、放眼全球的产业创新领军人才,有的是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大城工匠”。他们身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但他们身上都体现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展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新风貌。
他们表示,要进一步强化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在工作岗位上勇挑重担、勇于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方便群众办事、留下万余张纸条的陈慧丽说:“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出优秀党员的表率。”在地铁机场线的建设中不怕困难、带头攻关的项目经理王锋说:“党员就该有党员担当!”坚守乡村卫生院、用真心真情服务群众近20年的王华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尽到一名党员医生应尽的职责和本分。”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公司探测器中心制冷机室主任王立保:
靠“工匠精神”屡破技术难题
“没想到自己会获得这样光荣的一项荣誉。”昨日下午,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武汉高德红外股份公司探测器中心制冷机室主任王立保心情仍有些激动,他说,自己是一名基层的普通党员,作为一名研发工程师,最大的心愿,是成为武汉“城市合伙人”,并打造国内第一品牌的低温制冷机技术。
“2007年,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王立保说,最初入党的动机,源于自己的导师。在导师的带领下,他参与到当时国家急需的空间星载长寿命脉管制冷机研究,就是这段时间,他不断坚定对党的信仰。
中科院博士毕业后,上海、合肥等多家科技企业向王立保伸出橄榄枝。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立保了解到武汉市出台了“1+9”人才政策,通过“黄鹤英才计划”等吸引海内外高科技人才,并且,武汉高德红外正在打造第一条国产红外“芯”生产线,急需尚未实现技术突破的低温制冷机研发人才。
2012年,王立保来到武汉。刚到公司,项目正处于起步阶段,条件非常艰难,连厂房、办公室都没有,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经过半年的刻苦钻研,他和团队研制的低温制冷机便实现了首次开机,之后,相继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仅用2年时间,就走过了国外5年走过的路,创造中国红外“芯”发展的奇迹。目前,已完成系列化5个品种的斯特林制冷机研发与制造,年产3000台,每年可实现产值1.2亿元。
王立保说,很庆幸自己留在武汉,自己和团队的成功,靠的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靠的是共产党员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的韧劲,“我的情怀和梦想,都在这里”。 (记者郑汝可 实习生孙清丽)
江岸区公安分局百步亭派出所民警沈胜文:
“八小时外”亮党员身份为居民服务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沈胜文时,他正忙着处理社区一位聋哑居民的纠纷。
谈到上午刚刚获评的全市优秀党员荣誉,沈胜文笑称,自己还没来得及回单位,中午发了个朋友圈,不少朋友、同事点赞。
这些年,有着24年党龄的沈胜文除了“八小时内”作为警察尽职责,“八小时外”,还主动亮明党员身份,为居民服务,和他们结成没有血缘的“邻里亲戚”。
每年元旦、春节,沈胜文都会自己出钱买原料,和社区的其他党员一起,亲手包上几十斤饺子,分送到30余户孤寡、空巢老人家中。10余年来,各级组织奖励他的数万元奖金,也全部被他换成慰问品,送给了困难群众。
去年5月,沈胜文和97名居住在百步亭社区的党员民警等,以及市局视频侦查支队十三大队的17名在职党员一起,组成党员民警志愿服务队,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和工作特长,分成六个服务小分队,为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咨询及援助、邻里关照及纠纷调解、指导参与社区治安巡防,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解百家难。
让治安、惠民做到全时空、全天候,沈胜文还跟着年轻人学起了“互联网+警务”,创办了“平安文卉苑微防范”、“平安文卉苑微物管”等微信群,为群众发布安全防范提示。
“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沈胜文说,现在小区里有些什么事,在微信群喊一声,大家就都愿意出来帮忙,警民协作,群众和党员联动,小区的治安环境也越来越好。 (记者郑汝可 实习生孙清丽)
市国土规划局驻“市民之家”窗口代表陈慧丽:
“纸条姐”为窗口同事立标杆
“我心里面一直绷着一根弦,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出优秀党员的表率。”昨日,市国土规划局驻“市民之家”窗口代表陈慧丽刚结束上午的表彰大会,下午就回到了单位,“这么多年,我没有因私事请过一次假。”
有着24年党龄的陈慧丽,另一个为人所知的称呼是“纸条姐”。2004年,刚到市国土规划局窗口工作没几天的她,碰到一位来办理还建房的土地登记手续的老先生。当时,老先生因为缺少产权调换协议书和房屋移交凭证,没能办成。陈慧丽口头告知所需的资料和办理地点后,第二天,老人再来,还是忘了。
自此,陈慧丽开始为办事群众留纸条和电话,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纸条姐”。她说,“写张纸条不到一分钟,接听电话也只需片刻,但对办事群众来说,却可以少跑许多冤枉路。” “我曾到病床前,为重症老人办理过户手续;到多个职能部门,帮群众沟通协调办证事宜;用纸笔与聋哑人交流,写满了A4纸的正反面。”陈慧丽说,这些年,她写下了万余张纸条,和窗口的同事一道,共办理各类证照30余万件,无一差错和投诉。从写第一张开始,她的手机再没换过号码;包里常备块电池,24小时不关机。
陈慧丽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要带动整个集体,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做好服务。如今在“市民之家”窗口,她尽量做到“来得早,走得晚”。她说,同事们把她当“标杆”,她就更要对自己严格要求。
(记者郑汝可 实习生孙清丽)
武汉地铁集团机场线一级项目经理王锋:
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担当
在地铁机场线项目建设过程中,武汉地铁集团机场线一级项目经理王锋和他的团队从未休过一个周末,除了凌晨回家睡觉的时间,几乎每天都坚守在工地一线。他们仅用1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线24公里的建设任务,为机场线提前一年开通奠定了基础。
“有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但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担当!”王锋说。
发生在地铁盘龙城站至宏图大道站盾构区间的“井下换刀”经历,让王锋难以忘怀。“这一段隧道长度3600米,是机场线施工难度最大的区间隧道。隧道上方是府河河水,下方要穿越块石、溶洞,整个地质结构就像一锅八宝粥。”
2015年7月,当盾构掘进至府河时,突然遇到了全断面块石区,盾构施工受阻、掘进一度停滞一个星期。如果不及时处理,在上方水压和不良地质的共同作用下,就会造成盾构机的“栽头”事故,甚至会导致整个隧道的报废。
关键时刻,王锋带领项目建设团队,反复研究换刀方案,钻到盾构机土仓内检查刀具磨损情况,在井下连续工作30个小时,更换了46把能“啃”岩石的特制刀具。
像这样的井下换刀,在盘龙城站至宏图大道站的施工中经历了8次。
39岁的王锋老家在宜昌。“我不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但作为一名地铁建设者,每天都在地下聆听着武汉的‘心跳’。”王锋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凡事想在前做在前,做一名饱含武汉情怀的“城市工匠”,让承载着城市梦想的地铁,驶向更美好的远方。 (记者胡雪璇)
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罗跃军:
党员示范带动成为公司“最大红利”
“光庭是一家非公企业,在这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党员的示范带动成为公司的‘最大红利’。”昨日,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罗跃军说。
2013年,罗跃军入职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公司。“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一个自动驾驶研究项目,主要竞争对手是印度的研发机构,我们的时间只有3个月。”
“我们以党员带头,组成3个核心攻关小组,在项目冲刺的两周内,采用人换车不换‘三班倒’的策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吃住在公司,在车间打地铺。我们在武汉进行技术攻关试验,在日本进行现场检验,最终拿出的成果,系统准确度比对手高出30%,设备成本大大降低。”罗跃军说。
光庭公司现有党员138人,多数是公司的中高层领导、研发技术骨干和车间带头人。党员犹如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红色细胞”,渗透到公司生产经营、创新创业的各个环节。公司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每个创新团队就是一个支部。公司党委每年都会牵头组织员工进行论文大赛,激励员工在各个领域进行创新和探索。3年来,罗跃军带头独自研发并申请5项专利,同时指导团队研发、申请发明专利50多项。
罗跃军在大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从事过多份工作。“无论在哪里,我都时刻记得自己的党员身份。”罗跃军说,目前自己作为非公企业的党务工作者,既要把更多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组织中来,也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记者胡雪璇)
黄陂区六指街甘棠卫生院主治医师王华:
尽到党员医生应尽的职责和本分
她的手机号码用了十多年,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方便病人随时打电话咨询,每天不管有多晚,都会随时接听;她两次放弃进城区医院的机会,留在偏远的乡村医院,因为在这里,“有无数父老乡亲的期待和信任”。她,就是黄陂区六指街甘棠卫生院主治医师王华。“其实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尽到一名党员医生应尽的职责和本分。”她说。
2011年5月,一批丹江口水库移民离开了他们世代生活的家园,搬迁到六指街新博村。很多村民水土不服,身体不适,心情焦虑。在这节骨眼上,组织将王华派驻进移民村。
“我想,作为一名党员医生,不仅要为移民医病,帮他们检查治病,更要为他们疗心,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王华说。
70多岁的吴自英老人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时常说不出话来,唯一的儿子又长期在外打工,情绪非常低落,时常念叨着老家,时刻都想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
王华得知情况后,经常上门把她接到卫生室,为她检查、诊疗、缓解她的病痛,并主动陪她聊天,一遍又一遍听老人讲述老家的记忆。王华还经常用自己的手机接通老人儿子的电话,让他们母子拉家常。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吴自英老人病情得到康复,心结也解开了,心情也爽朗了。
王华1997年来到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她说:“自己近20年来始终把病人当亲人,以诚心换真心。年少时,我就向往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07年在组织的培养下,终于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入党时的誓言,它已成为激励和引领我前行的人生坐标和追求方向。” (记者胡雪璇)
本版摄影:记者周超 郭良朔 实习生陈佳莹 胡珮珊
(作者: 编辑:赵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