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最新报道

跨越半个世纪的“劳模精神” 浸润各行各业 共筑一个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7-09-20 21:43:31来源:未来网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要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砥砺奋进的五年 圆梦中国人系列报道】

未来网(www.k618.cn)北京9月20日电(记者 和海佳) “中国像一幅山峦迭起的辽阔画面,而劳模等行业楷模是社会塑造的,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我形容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目前社会在创新创业氛围站上一个制高点,他们是制高点上的最高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生命叙事与时代印记——新中国15位劳模口述》一书作者姚力,向未来网记者感慨。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要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未来网连续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青春中国梦·圆梦中国人”系列报道,集中展现五年来深耕于国内各领域内的行业楷模,他们伫立于时代潮头,现实奋斗,勤勉创造,是“中国梦”的追随者,更是“中国梦”的缔造者,他们是“有梦、追梦、圆梦”的励志中国人。

在飞机制造车间里的胡双钱。(图片来源于上海飞机制造公司)

小氛围、大氛围加上个人努力 共筑一个“中国梦”

目前,系列报道已连续刊发出一批涌现于时代前沿的行业代表群像,他们中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教师张小琛,她教书育人,爱生如子桃李芬芳;有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车间钳工组组长胡双钱,他37年如一日制造飞机零部件,以零差错铸就“飞机梦”;有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长春市书山学府教育培训学校90后校长张超凡,她依靠单臂自主创业,撰写书籍《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激励读者们阳光前行;有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厂铆装钳工薛莹,她凭借一双巧手安装机翼铆钉,带领“薛莹班”守护航天事业····

“社会还要往各行业领军人物这方面去引领,在价值观和世界观上,到底什么是社会需要的,什么是个人人生需要的,这种社会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毕竟社会提倡什么才可能有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姚力看来,当前中国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涌现出许多烙有时代印记的人物,“劳模、标兵这些先进个人除了物质生活外,他们更有精神需求,希望在事业上做出成绩,带动身边人。”

张小琛在给学生们上课。(受访者供图)

“人在情操上有高尚、平凡和低下的区别,因此总要有一种高尚的情操引领社会向前迈步。” 姚力认为行业先进领头人能够使人们比照一种精神追求,塑造社会风气。

“我书中采访的50年代劳模全集中在重工业和农业,随着发展,现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出了不少先进人物,这也是劳模发展折射出的时代变迁。”

姚力坦言,50年代创立新中国与时下创新创业有着一脉相承的社会氛围,中国人对“中国梦”的追求从未止步,大家都惦念日子更好、国家更强,“行业楷模们普遍从内心迸发出创造新生活、奔向新生活的动力,‘小的氛围、大的氛围加上个人努力’产生了他们的工作成绩。”

干活吃苦下力气 哪有难活就去哪

任岁月变化,敬业、勤勉、坚韧····这些行业楷模具有的品质性格穿越时代,历久弥新。

“哪个年代都一样,干活吃苦、肯下力气是劳模普遍的品质,劳模石尚文说厂里‘哪有难活儿哪叫她去,厂子里哪都待过’,后来在手被砸伤的情况下她一天都没耽误生产,她管这叫‘上了机床就像上战场’。”姚力说,无论50年代还是互联网时代,这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牺牲自我等“劳模精神”一样如律传承,“有的50年代劳模说当时‘我家不要也得要工厂’。”

曾荣获“大国工匠”称号的胡双钱接受未来网采访时坦承,每天下班后他会将一天的工作“过次电影”,遇到不放心的工作,即使凌晨3点,他还是会骑上自行车赶到车间,确保无误,这样“加工的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从未出现过一个次品”。

“圆梦中国人”活动现场,张超凡(图左)与小朋友同台。(受访者供图)

还有这样一群人物令人记忆犹新,他们走好个人道路,创造社会价值,还照亮他人心灯,感染社会身边人。

他们是行业楷模,更是精神标杆。

失去左臂的张超凡热心公益,创办“超凡公益梦想课堂”,培养山区240多名怀揣艺术梦想的低保户、特困学子及自闭症儿童,累计教学时长近千小时, 已做600余场公益励志演讲。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谭之平扶老爱幼,她发起成立武汉城市圈义工联盟,带动10万青年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并成立湖北职院感恩文化基金,帮助更多弱势人群。

女性撑起半边天 她们更不容易

目前“砥砺奋进的五年·圆梦中国人”系列报道描摹出教师、全国人大代表、钳工技师等一批女性行业楷模,在职业身份外,采访记者还细致观察了她们作为母亲、女儿等家庭角色背后的故事,情感朴实真挚。

报道中,张小琛表示自己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在职十一年里她只休过三天婚假,六个月产假,至今儿子一直放在母亲家,“儿子快四岁了,我真正陪伴他的时间也就是那六个月的产假。”

薛莹透露,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她将一岁多的女儿送给父母带,“丈夫很支持我的工作,很多时候是他下班后去孩子接回家哄睡下,凌晨再来接我回家。”

工作中的薛莹(图左)。(图片来源于网络)

“女劳模更不容易,她们要付出比男同志更多的辛苦,比如家庭负担、精力体能等,不少人到晚年身体不太好,透支太厉害。”身为女性作家,姚力在《生命叙事与时代印记——新中国15位劳模口述》记录了5位“铁姑娘”故事,她不由翘起大拇指。

“石尚文生完孩子56天就回到工作岗位,休完产假孩子的奶就断了,她上机床开始干三班倒。杨玉环是农业劳模,她看见地上有块粪都赶紧摁在苗底下,那时候怎么会想到脏,现在有的人走在厕所边还得捂鼻子。”

时代歌咏中有一曲被称作“劳模精神”,它薪火相传,聚拢人心,铸就“中国梦”。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劳模不是每人都能当,但劳模可以让我们有一种精神追求和个人情操方面的比照。”姚力表示,普通工作者要将“劳模精神”融入在日常工作和心灵情感里,“大家把本职工作做好,把能使的劲头使出来,无愧于国家,看到人生追求不只是物质享受,这样道德水平到达一定程度了,‘中国梦’才能够更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