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专家讲之十三:社区治理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_荆楚网
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专家讲之十三:社区治理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

发布时间:2018-05-30 09:42:25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嘉宾

覃国慈 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提要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要改革创新,完善基层治理,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要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好,把社区居民和单位组织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强调

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共享是目标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深入到紧邻三峡大坝的许家冲村和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考察,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完善基层治理有着怎样的现实针对性?怎样理解社区治理格局中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

覃国慈:“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此次视察湖北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强调基层治理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和人口大规模流动,给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方面,城镇化不仅带来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而且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居住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细节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基于居住地选择的社区邻里关系逐步取代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制”熟人社会,陌生人社区已经成为城市社区的主要形态。现实基层治理中,治理体制不够顺畅、共治力量较为薄弱、资金投入难以保障、社区服务水平偏低、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群众的一些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期望值也在水涨船高。准确把握社区治理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现实性问题,需要以基层治理的改革创新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新时代的社区治理,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共享是目标,这意味着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合作共治、公平正义原则,保障所有治理主体平等参与,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社区居民。具体而言,即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强化基层政府的主导责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调动公众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社区治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区治理体制。

向精细化基层治理转型

记者: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社区,利益诉求都是复杂的、多样的,把一桩桩“小事”办好,对治理能力、治理水平考验很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改革创新,完善基层治理,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怎样的改革要求?从理念到行动上,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在哪里?

覃国慈:昔日经验化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差不多”“马马虎虎”“勉强”“大概”等思维方式,致使出现基层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低、社会服务虚化、群众工作走过场等问题,这种传统粗放式管理已经难以满足时代需求,必须向精细化基层治理转型。以科学、理性为特征的基层治理精细化是一种增量式改革,要求升级制度、标准、体系、技术,在治理理念、治理方法、治理手段、效果评价等方面做到“精、细、准、严”,使治理过程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使治理结果精确、高效、可持续,实现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实效的目的。

落实基层治理精细化,应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一是增强精细化意识。治理主体在确立目标、制定规章、设置标准、出台规范时要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把精细化治理理念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在日常治理活动和治理创新中培育“工匠精神”并逐步增强精细化意识。二是社区服务要精细化。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社区权责清单数据库、供应商管理数据库、市民诉求数据库、社会组织服务数据库,并在整合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生态、人口、治安等信息基础上建成智能化的综合性社区服务平台,实现精确掌握居民需求和精准办理服务事项的目标。三是治理要流程精细化。对社区治理流程逐项进行分析、整合、改良,使每个环节科学、清晰、准确,确保资源配置到位、成本控制严密。四是队伍管理要精细化。制定社区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方案,健全社会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评价激励、职称评定、薪酬社保、职业规范制度,提升社区治理人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五是绩效评估要精细化。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社区治理绩效评估指标并合理赋予权重,把群众的评价和满意度纳入指标体系;依据治理目标设定评估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评估方法;借助“考、评、议”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机制,适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问题;将评估结果与预算配置、资源调配、考核晋升、评先评优挂钩,促进社区治理要素的不断均衡。

让基层党组织像吸铁石一样把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记者:“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在湖北,一些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社区治理方面创造了许多新鲜的经验。在社区治理创新中,基层党建如何发挥引领作用,真正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好,把社区居民和单位组织好,促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覃国慈:社区治理,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基层党组织。社区怎么建设?如何服务群众?矛盾怎么化解?面对这些问题,一个松软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往往能拖就拖、能遮就遮,而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就像吸铁石一样把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创新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形成自治、法治、德治联动机制,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首要问题。

在社区自治方面,一是抓好自治载体建设,在完善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基础上,吸纳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党组织任职,大力培养治理有办法、服务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二是党组织要根据居民需求积极培育居委会、业委会、社会组织、群众社团等各类自治组织,厘清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和协助政府工作的清单,出台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办法并增加购买服务的项目,促进居民需求与社会组织服务对接。三是把协商民主作为推进社区自治的重要环节,在党委领导下引导基层群众通过民主协商来知晓政府工作目标、了解社区事务详情、维护自身权益,进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社区德治方面,要重视“以德治区”,避免空洞的道德说教,将道德建设具体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借助举办道德讲堂、宣传身边道德模范人物、开展群众性文明争创活动等措施,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和感化居民,使德治生活化、常态化,使社区生活更加美好。

在社区法治方面,首先,加大法律知识宣传,在依靠传统宣传方式的同时,探索性打造法治宣传长廊、建立社区法治QQ群、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建法治宣传讲师团和法治文艺宣传队,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其次,办好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除化解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损害赔偿等常见矛盾纠纷之外,做好劳资、消费、物业、电商等领域的矛盾纠纷调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基层治理中遇到的问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