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根基,如何转型升级?企业家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楚天金报讯 特派记者叶纯 赵贝
“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昨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湖北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来自企业一线的代表、委员,在接受楚天金报记者采访时,积极为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图为:童国华
全国人大代表童国华:
要让政府“退一步”,企业“进一步”
“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企业发展。”昨日,全国人大代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童国华在接受采访时提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要由政府主导变为政府引导,让市场主体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建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童国华说,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创新都是“生命线”,尤其是实体经济,更需要创新驱动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比如说华为、格力,都是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生动证明。”
他认为,创新驱动首先应该发挥龙头大企业的作用,因为大企业在市场需求、管理经验、人力财力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给予创新技术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鼓励更多大企业通过“众创”的方式,将企业所需的创新项目面向中小技术团队进行“招标”,实现“定向”创新,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的同时,也加速技术创新步伐。
同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让政府“退一步”,企业“进一步”。他建议,政府应该在创新项目的前期风险投资上做好“兜底”,改变“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短视,对初期风险性大的创新项目给予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的支持,允许失败,为创新者建立容错宽容机制,激发更多创新活力的迸发。
图为:陈华元
全国人大代表陈华元:
绿色创新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助推器”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董事长陈华元看来,创新不仅引领企业的转型升级,更成为一个行业加快发展的“助推器”。以其所在的建筑业为例,发展方式粗放、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是瓶颈所在,为此他建议,应加大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陈华元说,绿色建筑最早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大力提倡,注重建筑的资源利用率、碳排放,并形成了一系列激励机制。但在我国,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工艺体系、政策举措在建筑的各环节是割裂的,没有形成一套协同体系,导致建筑绿色发展标准过低、效率不高、应用不广泛等问题。
为此,他建议应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完善激励政策体系,把绿色发展要求纳入城市规划,注重向社会大众推广绿色建筑。提高海绵城市设计、绿色景观设计、绿色生态技术设计、新能源设计、可再生技术运用等方面的设计意识和能力。
同时,大力发展装配式施工,推广住宅全装修和成品交付。促进绿色建材发展和应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和“绿色”升级。以建筑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为重点,加强再生建材生产技术和工艺研发以及推广应用工作,选择能循环使用、减少废物和污染排放的材料等。
图为:李健
全国人大代表李健:
“人工智能”首进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其中,人工智能产业拥有广阔市场前景。“这是‘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的重视,令人振奋。”李健说,人工智能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他介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人工智能产业在201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就是“机器人视觉”,即令机器人具有类似人类的视觉感知功能的系统,这让人工智能在诸多领域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在工业领域,机器人在质量检查、生产等环节正发挥更大作用。”李健介绍,某个产品的一条生产线,在应用人工智能系统之前,需要20多名工人来完成。在应用人工智能系统之后,只需要2到3个人就可以完成工序,令企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他认为,来自市场的压力,自然会逼迫企业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创新来引领。但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开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技术改造,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图为:茅永红
全国政协委员茅永红:
产品技术要创新 管理思维也要创新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换挡期,企业面临的压力较大。政府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够有效破解企业转型升级不够、不足、不强的难题,为我们民营企业带来高新技术发展的机遇。”昨日,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茅永红表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中了经济发展的要害,只有把经济发展的基点放在产品、技术、管理的持续创新上,经济发展才会有持续增长的强大动能。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无中生有是创新,有中生新也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提供满足老百姓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产品,能满足消费需要、引导消费需求。经济发展动力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同时,创新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要善于顺应社会转型发展,发掘企业新的市场机会。不只产品、技术要创新,管理、思维更要创新。只要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都可以试,可以闯。创新还要敢于担当,既要有创新的勇气和激情,也要有创新的责任和能力。创新要建立容错机制,要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尽快建立个人破产法,让创新失败的企业家有退路。
(作者: 编辑:田思凤)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