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治国理政进行时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龙窝村的脱贫故事:铺就康庄道 “龙”腾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7-08-10 15:28:14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进入电子报

■核心提示

作为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之一,修文县六广镇龙窝村有多困难?

粗心一点的,在地图上搜索“龙窝村”,会被导航到清镇龙窝村;不熟悉情况的,在错车都困难的乡间道路上转悠一个小时,都未必能找到村委会的方位。

交通不便,基础薄弱,土地贫瘠,工程性缺水……多重因素叠加,白云缭绕、青山巍峨的龙窝村被纳入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之一。

“问诊把脉”,精准施策,合力攻坚,共同筑梦……龙窝村扶贫解困工作指挥部成立,领导干部带头苦干,贫困村民自力更生,大家以制约全村发展的主要瓶颈——交通为突破口,完善路网,并以此为基础,谋划产业发展,找准致富路。

铺就康庄道,“龙”腾正当时。

把脉:“三八六一九九部队村”的尴尬

“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村里大多数是妇女、儿童、老人,直接导致家庭缺劳力、缺技术、缺经营能力,脱贫致富缺少门路。”六广镇党委书记、龙窝村扶贫解困工作指挥部指挥长马远祥说。

一组数据印证了马远祥的说法:龙窝村位于六广镇西南方向,全村有户籍人口530户1728人,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163户423人,占全村人口的24.5%,贫困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

贵毕高速明明穿村而过,要进村却只能绕道小箐或六广镇,狭窄的乡村公路弯多坡陡,大车进不来,农产品难运出;耕地面积少,且大部分为25度以上坡耕地,土层薄,土壤质量差,传统的“玉米蔬菜”模式生产结构单一,旱涝不保收;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工程性缺水严重,有效灌溉面积逐渐走低;产业基础更是薄弱……风景如画的龙窝村面临“发展无门”的尴尬。

村支书熊玉菊真切地感受着这种尴尬:“土壤不好,前几年一到旱季,到处可以看到老人小孩背着水桶给庄稼浇水,但那点水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破局:找准“穷根” 建立“一户一策”台账

今年春节刚过,一支将近60人的干部队伍“撒”到了龙窝村的低收入困难户家中,就为两个字:摸底。

“龙窝村的脱贫攻坚,必须精准抓住牛鼻子。俗话说,害什么病,开什么方,找准‘穷根’,找准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关键困难,扶贫才有针对性。”熊玉菊说。正因如此,龙窝村除了发动村支两委成员、村民组长、支部党员外,还特别向镇里借来30名工作人员开展摸底工作,精准掌握全村低收入困难群众的实际状况。

整整一个多星期,干部们进家入户,白天找不到人的就晚上找,吃了“闭门羹”仍不放弃,将龙窝村163户建档低收入户走了个遍,一户一户踏访,一家一家谈心,逐渐建立起全村低收入困难户详细的“一户一策”台账。

以龙窝村一组低收入群众雷兴连家为例,摸底台账清晰地记录着雷兴连的年龄、劳动力、特长、是否外出、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健康状况、每月收入、每月支出、致贫原因、意向性发展何种种植业及养殖业等详细信息。

“摸底过程中,干部俯下身了解群众最真实的困难,倾听最真切的‘脱贫心声’,帮助村民解决了实际困难,密切了干群关系,促使‘为民办实事’和‘精准施策脱贫’实现双赢。”龙窝村村主任邱生贵说。

攻坚:靶向治疗 基础设施先行“脱贫”

找准“穷根”,靶向治疗,基础设施先行。“基础不牢,谈什么都空。龙窝村的发展要实现弯道取直,得先把制约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出行的路‘弯道取直’。”马远祥说。

说干就干。记不清楚开了多少次讨论会、多少次修改道路规划设计,发自修文县六广镇龙窝村一套利用现有路网体系进行道路扩建和局部新建的道路交通规划逐渐明晰。

“村里的交通主道将根据现有地势情况扩宽到5.5米,串寨路、串组路、机耕道扩宽到4.5米,满足群众正常出行和农业产业配套需求。”马远祥说。

更让村民期待的是,经过扶贫指挥部和帮扶单位多方协调,穿村而过却未在村里设置匝道口的贵毕高速,有望在龙窝村“开口”,进一步打破制约全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经过我们村的两条交通主要道已经完成前期准备,马上就要动工。贵毕路匝道开口也已列入交通规划。”马远祥喜形于色。

和修路同步进行的,还有水利设施建设。“今年,经过全面摸底排查和多方协调,龙窝村将76口小水池修建纳入年度扶贫计划,全部完工后将覆盖全村,解决基本农田灌溉和农业产业用水需求。”马远祥说。

眼看着小水池一个个修建完成,龙窝村低收入困难户孙尚碧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前两年天干,田土裂开差不多十公分宽的口,庄稼哪熬得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干死。”孙尚碧说,“这回好了,有了小水池,不用再担心缺水绝收,我准备多种点蔬菜,早点过上好日子。”

逐梦:一张蓝图 勾勒龙窝美好前景

在龙窝村委会办公室,除了常规的规章制度,一幅用黄、橙、蓝、红四色线条串起来的地图格外醒目。

“这是咱们村的交通路网规划图,也是产业发展导向图,大家随时看着,心中有数。”熊玉菊指着图例,熟练地介绍道,“你看,这条黄色的是贵毕公路,橙色的是184县道,蓝色的是准备扩建的横贯全村的交通主道,红色的是准备扩建或新建的串寨路、串组路、机耕道。顺着主路下来,这里是规划的旅游文化展厅、农产品交易市场、综合服务中心、民族服装厂、民族文化广场,这边是生态移民点、标准农田建设区,这边是猕猴桃、蔬菜种植项目……”

一幅地图,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项目,到公共服务设施,勾勒出一幅崭新发展图景。“龙窝是全镇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依托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全村未来的方向是走农旅结合发展道路。以前受制于路的龙窝,今后的发展恰好是以路为骨架来布局。”凝视着墙上的地图,熊玉菊感叹,这一条条路,是引领全村共同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铆足劲补齐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龙窝村着眼长远发展产业。最近的好消息是,村集体企业修文龙兴果蔬种植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将采取土地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由村集体企业主导发展产业,让农民在获得土地股、资金股的同时参与分红,实现稳定增收。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