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中国梦提出五周年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战机“心脏医生”:千锤百炼筑梦蓝天 匠心守护“中国战鹰”

发布时间:2018-04-03 19:49:06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中国日报网4月3日电(记者 涂恬)航空发动机,被誉为飞机的“心脏”,为飞机提供不竭动力。发动机一旦出现故障,哪怕是一个小零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给“心脏”带来难以预料的损伤,甚至构成重大安全隐患。在军事领域,如果战机的“心脏”出了问题,更是轻则会给国家带来损失,重则影响国家军事安全。因此,为战机预防、治疗“心脏病”,也就成为了延长战机寿命、提升战机性能的必然选择。

由于产品本身具备高精度,设计高度专业化,且同时生产规模有限,在战机发动机的修理过程中,操作人员精湛的技能、过硬的业务水平就显得不可或缺,只有历经千锤百炼,才能换来宝刀出鞘、剑锋出世之时。此外,选择了这个行业,很多时候还意味着要舍小家、为大家,为助力国防工业建设、捍卫国家军事安全牺牲个人利益。可以说,做一名合格的战机“心脏医生”,就意味着充分践行“护国利器”守护者的光荣使命,在他们的身上,也实现了“工匠精神”的高度凝聚。

日前,在“大国工匠”主题采访期间,记者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见到了这一群传说中的战机“心脏医生”们。他们中,有三十年如一日奋战在一线、磨练出“一身绝技”的劳动模范,有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技术骨干,也有爱岗敬业、勇于争先的青年标兵,他们的故事充分彰显了一代代人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中国航修人匠心守护“中国战鹰”的壮丽诗篇。

30年来磨一剑:“听音诊断”亮绝活

在战机航修领域,“老罗”罗卓红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一线从事航空发动机修理装配和外场技术服务保障近30年的他,曾先后执行国庆阅兵保障等重大专项任务36次,12次作为空军装备部巡查组专家进行装备巡查,发现并排除重大质量安全隐患10余起,避免了严重事故。在发动机综合监控方面,更是有整个空军装备修理系统“第一人”之称。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罗卓红的一项“听音诊断”绝活:发动机不脱发的状态下,他仅凭耳朵就可以判断发动机的轴承健康状况,同时可以根据发动机高压转子低速运转的声音准确判定故障点,准确率接近百分之百。

“1990年从部队复员后,我就开始做传装(注:指传装工序,即对修理后的发动机的主体部分进行装配的过程),听发动机的声音如果说没有上万次,也有几千次了。2004年开始参与外场服务后,我逐渐累积了不少经验并成长了起来。我的团队也给了我很多技术支持。同时我还收集了很多故障素材,因此总结了一套经验。”说起如何练成这项“绝技”时,罗卓红谦虚地向记者介绍道。

全国劳动模范、外场服务技术专家罗卓红(供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资料显示,罗卓红从2004年起开始担任五七一九工厂发动机外场服务人员。外场技术服务保障人员要长期在部队驻点,独自处理突发技术问题,既要具备高超的业务技能,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阵地,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极高。为了满足这一岗位的要求,罗卓红白天进场服务保障,怀揣笔记本主动边干边学,晚上悉心钻研理论知识,经常学习到深夜。经过不断的积累、磨练,他终于凭借着自己不懈奋进、精益求精的劲头,成为了航空发动机修理领域的资深专家,同时也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全国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并成功当选“四川工匠”。

“这一切离不开工厂、团队的支持,以及工厂领导对我的认可。能评上工匠,我真是没想到,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一如既往,继续努力。”罗卓红说。

众人拾柴创奇迹 团队合作筑匠心

只要说到自己获得的荣誉,罗卓红的嘴里就离不开“团队”二字。在他看来,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离不开团队的支持,而自己的团队里,也有着不少充分彰显“工匠精神”的案例,以及投身外场服务、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

“其实我们团队里,出差最多的并不是我。团队里一年出差达到300天以上的人,数量肯定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罗卓红说,“尤其是团队里的年轻人,他们身上也有很多感人故事。”

罗卓红(左一)和团队成员们在一起。(供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罗卓红所说的年轻人里,也包括他的两个徒弟。说起这两个徒弟,罗卓红可谓“赞不绝口”。据团队里的同事们介绍,两个徒弟中的丁振国2012年进厂,成长很快,行事颇有师父的风范,为了排除外界声音干扰、温度影响,听清发动机的声音,经常凌晨2、3点钟进行检查工作,可谓废寝忘食。

同是2012年进厂,另一个徒弟钟华然也有自己的故事。在某次筹备执行专项任务时,由于师父罗卓红意外住院,钟华然不得不独力挑起重任。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他的妻子正处于待产期,钟华然派驻回来没几天,他们的孩子就降生了。

“当时老婆怀孕已经八九个月了,临时决定出差,领导也帮忙做了很多工作。在刚谈恋爱的时候也是,我出差还没回来她又走了,半年也见不了一两天,但也坚持下来了。最感动的一句话,应该就是她说‘你放心去工作,家里的事交给我’。”钟华然说。

作为罗卓红的“好搭档”,与罗卓红一起从事外场服务工作15年的陈春翔,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以前参与一次外场服务的工作经历。

“有一次,我们一起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当时第一次接触一个新的机型,团队在外场做了一个‘大手术’。在没有时间返厂的情况下实施抢修,从接触到这个机型开始,5天之内以最快速度完成,实际操作的时间只有大约3天。那段时间我们一直都在通宵,终于完成了任务。”陈春翔说。

航修技艺传帮带 薪火相传护“战鹰”

从当年的师父领进门,到如今徒弟也成长为技术骨干,罗卓红和所在团队里一代又一代的航修人,正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的传承。

据介绍,自参加工作开始,罗卓红已累计带徒13人,培养出了一批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外场技术服务人员,全部成长为工厂外场技术服务保障工作的骨干,有的还被评为工厂的技能专家。此外,在工厂的安排下,他还将自己多年从事外场服务工作的经验教训,录制成视频和教案,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工厂的同志。

为帮助年轻的外场服务人员提高一手工作质量,罗卓红结合工作经验,还总结出了“四勤一灵,七要一不留”工作法,在工厂广泛传唱,即:手勤、腿勤、眼勤、脑勤、耳灵,该问的要问到、该听的要听到、该摸的要摸到、该看的要仔细看到、该闻的要闻出味、该试验的要试验准确、该说的要当场说清楚,力争处理问题不留尾巴。

不仅如此,在五七一九工厂,和罗卓红一样的其他技术专家们,也都在积极参与航修技艺的传承发扬。据介绍,工厂目前成立了若干个“大师工作室”,由资深技术骨干、航修专家传授绝活,带领年轻员工不断钻研技术。此外,工厂还专门设置“师徒合同”机制,让有志学习的员工拜师学艺,完成航修技艺的传帮带。

“年轻人是新鲜血液,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知识,老一辈则有自己的经验,老中青几代人融合在一起,团队才能更好的发展。现在技术更新换代也很快,下一步我希望能依靠工匠工作室,来攻克一些目前一时很难攻克的课题。”罗卓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