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巴西学者眼中的中国经济:强劲的动力 独特的优势

发布时间:2015-04-07 10:15:33来源:SRC-6

  埃万德罗·梅内塞斯·卡瓦略教授是巴西里约州联邦大学法学院的教授,2011年开始研究金砖国家的崛起,两年前应邀到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为期3年的合作研究。一到上海,这个蓬勃发展的世界级都市就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那一天是2013年2月10日,正好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一。”在里约热内卢一家书店的咖啡吧里,卡瓦略与记者交谈时,初到上海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他后来在博客中写道,“我以前那些有关中国的印象和看法,从我到达中国的第一天起就落地而碎。帷幕拉开,我用充满惊奇的眼光注视着一场新剧的开场,我忽然意识到,我将成为这场大剧中的一个角色。”

  “中国的道路走对了”

  在卡瓦略看来,春节象征的是传统中国,而今天的上海则体现了现代中国。中国人对待家庭、社会和工作的观念与追求现代化的梦想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潜力。在交谈中,他多次提到“潜力”这个词,有时还会加上“巨大”两个字,并称这是他相信中国能够实现经济转型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告诉记者,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最大动力来自改革和创新,中国政府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非常清楚。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的路走对了”。

  卡瓦略在上海曾经看到过几位年轻人设计产品,认为特别富有创意。从他们对待工作与事业的观念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根。乍一看,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似乎越来越“西化”,但在长期相处之后,他发现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并未被遗忘,而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style’会有更多‘回归’。”

  罗尼·林斯教授是巴西著名经济学家,曾多次到访中国。在和记者交流时,他更多是从中国文明复兴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经济转型,认为中国能够实现目标,是因为传统与现代结合所创造的非凡动力。

  “如果不了解中国的现代特征和悠久的传统,就不可能理解中国为什么能做得更好。在中国,你随时都能感受到几千年历史沉淀的文化元素,同时又有许多像中关村这样的高科技产业园,它们展现出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林斯说。

  近年来,林斯几乎每年都要去中国,每一次都会发现城市建设又有新变化。“中国需要适度调整发展的速度”,他说,长期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并不完全是好事,有可能会造成投资过剩,甚至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

  “中国将增速定在7%,已经是很了不起的目标。这个增速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是合理的。”林斯说,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有很多社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缩小贫富差距、推动脱贫计划、改善环境和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任何一项要做好都不容易,而且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循序渐进,有的甚至要过几十年才能看到成果。但他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具有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和实力,现在开始调整“时机恰好”。

  恰如林斯所言,经济转型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遇到的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包括巴西在内的很多国家都面临如何提升竞争力的挑战。为什么两位专家都更相信中国能实现目标呢?林斯给出的理由是,在很多国家,当改革走到关键阶段,就要动一些人的利益,结果就可能会陷入体制的僵局。有时明知是正确的道路,却因多党利益不同相互掣肘,动弹不得,甚至只能往后退。而“中国的政治体制为政策的推行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有强大的执行力,能够有效地避免政策的反复,使国家和人民更好且更长远地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