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据新华社电 “水下杀手”潜艇,靠隐蔽自己消灭敌人,但致命弱点是噪声。
30年来,海军工程大学教授、某研究所所长何琳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凝结成了一个心愿——把潜艇藏起来,先后研发出五代舰船隔振系统装备和系列核心元器件,使我国在机械系统隔振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2012年,他被中国声学学会授予“马大猷声学奖”。
克服潜艇“软肋”
1981年,何琳考取海军工程大学轮机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从此,他与舰船减振降噪技术结下不解之缘。“潜艇噪声太大,就会被发现,成为‘活靶子’。”何琳的忧虑,正是部队指挥员心中的伤痛。他暗下决心,瞄准潜艇这一“软肋”,向声隐身技术发起冲击。
他主动申请承担了潜艇隔振装置的研制任务,带领课题组经过上百次调研、上万次实验,最终攻克了某潜艇隔振降噪技术难题。
隔振装置使设备振动与艇体“绝缘”了,但噪音还可以沿着连接在机械设备上的各种管道向外传递,潜艇还是很容易“暴露”。
为了“绝缘”沿管道传递的振动噪声,潜艇上需要使用特殊的接管。多年来,国内只能采用一种落后笨重的管接头来替代,既没有降噪效果,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面对困境,何琳决定动手研发有中国特色的减振降噪技术。外行人看来不起眼的接管,研制起来却异常复杂。为了验证新的工艺方法,何琳率课题组连续奋战3个多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符合预期的工程样品。
接管装上潜艇之后,潜艇振动噪声的二次传递被“拦腰切断”。这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际和国内的技术空白。
给年轻人压担子
某种介质隔振是世界上一门新兴隔振技术,能让数十吨甚至数百吨重的动力机械漂浮在介质层上。何琳瞄准这一世界难题,进行深入论证,研发出系列产品。
技术部门一开始选用的是进口产品,却故障连连。这时,何琳站出来说:“我们有现成的产品。”
没想到,他们研制的产品安装上去后,不仅承载能力强、可靠性高,而且隔振性能优越、安装维护简单、操作使用方便,从设计、使用和维护管理方面全部实现了智能化。
近年来,何琳带领创新团队,先后研制开发出7个系列数百种规格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性能减振元件,实现了潜艇隔振装置的5次技术跨越。他说:“比寻找创新突破更让我忧心的是发现人才。我都50多岁了,必须给年轻人压担子,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如今,在何琳创新团队里,每个人都承担着2项以上的重大科研课题,数十项关键技术难题已获得重大突破。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